图为:潜江莱克公司每天加工300吨小龙虾。 (记者姜月波摄)
湖北日报讯 湖北,小龙虾资源第一大省,28万吨的年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当前,正值小龙虾“横行”之时,几大加工企业却大呼“吃不饱”,原因何在?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衡,还是原材料资源日渐萎缩?或是另有隐情,请看――
加工企业声声喊“渴”
这个夏天,赵新安骤然有了紧迫感。
采购,这种事情,往年都是别人求上门,今年,赵新安却为此伤透脑筋,为啥?无货可供。
出口订单不断,2/3的生产线却“闲得发慌”,身为武汉高龙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新安心里隐约忐忑不安。“小龙虾一般可以从5月加工到8月底,可今年7月就进入尾声了。”
年初,高龙公司制定6000吨的销售量肯定“泡汤”,“照目前形势来看,5000吨都难啊。”为找货源,赵新安把武汉、监利、潜江跑了个遍。
同样的遭遇,在另一加工大佬身上“复制”。
“幸亏新增了10万亩基地,要不今年麻烦大了。”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业宝自感“侥幸”。
尽管如此,德炎公司还是感受到了市场的无形压力。记者了解到,比起前两年4元的价格,今年6.5元的收购价让不少加工企业感觉吃不消。
“如此高的成本价,小龙虾的出口利润已近临亏点。”马业宝坦言。
28万吨小龙虾去哪了?
市场到底怎么了?
小龙虾产量第一大省份,一年28万吨的产量,为何“喂不饱”我们自己的本土企业?
省水产局产业处处长张汉中介绍:“供过于求,今年显得尤为突出,无论是出口还是餐桌。”较去年,我省小龙虾的产量增长近20%,但,远远赶不上急剧膨胀的市场需求。的确,不断增多的企业订单和日渐火爆的龙虾摊证实了这一点。
俗话说,船大抗风浪。大企业,大资金,为何也难在市场上抢占自己的一席之地?“仿佛一夜之间,许多产区冒出了大大小小的粗加工作坊,我们实在难以与之竞争。”赵新安说出这番“丧气话”是有原因的。熟门熟路,即收即走,快进快出,加之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夺第一手资源,“作坊”的优势显而易见。“作坊走低端,外省企业抢高端,我们现在是两面受夹啊。”原来,每逢小龙虾成熟时,江苏、浙江等地的企业就早早地进入我省,出高价将规格大、质量好的小龙虾“扫荡”了一遍。
打价格战,高龙、德炎等企业又自叹“伤不起”:“他们的产业做得比我们早,比我们成熟,利润空间更明显。”
监利县,年产小龙虾5.2万吨,居全省第一。县水产局局长王道先粗略估计:有近一半的小龙虾被“外马”收走,由于今年市场好,抢夺更为激烈。他告诉记者,江苏盱眙一家水产加工企业年加工量800吨,其中400吨原料来自监利。
面对疯涨的价格和络绎不绝的求购商,养殖户们似乎也嗅到了一丝丝气息,“产量是20万斤,今年我们专门多留了几千斤作苗种,以备明年。”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花莲湖公司养殖场经理余佑生谋划着来年的收成。
百亿尾虾苗缺口待填
一只小龙虾,牵动着多少人的神经。
如果说28万吨小龙虾是一块营养丰盛的蛋糕,那么争抢它,需要实力,更需要智慧。与其这样争得头破血流,为何不做大蛋糕,让大多数参与者都能分得一杯羹?
对于这个问题,张汉中从未停止过思考。这场原料争夺战愈演愈烈,他最清楚其中的症结在哪里。“全省小龙虾可养面积近千万亩,目前实养面积不到四百万亩,养殖潜力还很大,制约它的就是虾苗。”
2011年数据显示:全省一年240亿尾虾苗的需求量,却只有40亿尾来自人工种苗繁育基地,除去100亿尾靠农民的自繁自养,还有100亿尾的缺口。
叫了这么多年的种苗工厂化繁育,为何步履蹒跚?“我省小龙虾苗繁育技术属世界领先水平,人工繁育小龙虾个体大,亩产多可达400斤至500斤,然而成本高、耗时长、技术要求苛刻,导致发展缓慢。”省水科所首席专家舒新亚表示。
小龙虾产业是木,虾苗繁育是本。“一苗难求”的局面困扰着政府,更愁煞了企业。龙头老大莱克集团是我省率先繁育虾苗的企业,也是唯一成规模的一家。莱克潜心奋斗6年之久,终于成功繁育10万尾虾苗。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
明年,战争还会继续吗?
一边是火爆的市场,一边是紧缺的货源,小龙虾要一路火下去,这种失衡必须打破。“目前来看,小龙虾资源退化是个趋势,如果不延续,不发力,湖北小龙虾产业要保持势头很难。”省水科所所长汪亮直言不讳。
鲜活的教材摆在眼前。江苏,小龙虾产业发源地,曾经红噪一时,近年来却因资源萎缩,产量骤减,不少加工企业干脆把厂房搬到了湖北。
市场不相信眼泪。“发展种苗工厂化繁育,人工繁育与野生寄养两条腿走路。”小龙虾加工企业呼声切切。
政府的推动之手固然重要,企业的自我起跳才是发展之本,等与靠,不是出路。武汉高龙公司的意识开始明晰,投资1.2亿元,与监利县签下150亩水产工业园区计划,从种苗繁育、原料生产,到加工出口,高龙要将产业链条向上向下不断延伸,把这个圈画完整了,没有“漏水”之处,风浪来了,又有何惧?
今年,小龙虾之争已接近尾声,有人欢笑有人愁,有人埋怨有人应对。
明年,战争还会继续吗?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