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审计署披露的铁道部天价宣传片《中国铁路》,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涉及宣传片的铁道部、张艺谋和制作公司均受到大规模质疑。
随后,一则由媒体曝出的消息,更将质疑推向极致——1850万元的天价投资,其中250万元付给了张艺谋,更有700余万元成了回扣。
拍摄一部宣传片的成本和利润究竟是怎么算的?运作一笔这样的业务又有哪些玄机?
据媒体报道,对于铁道部宣传片的制作费用问题,有北京新时刻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宣传片的实际制作费用也就六七百万,剩余的700余万元有人拿了回扣。”
除了700万元的回扣,另一个夺人眼球的数字则是张艺谋的“劳务费”——250万——即便是毫无艺术鉴赏力的人,也能看出这天价劳务费,基本算是打了水漂。那么在业界人士看来,这部“火车开过来,火车开过去……”的《中国铁路》,到底值个多少钱?
10万、20万、25万、180万……花了1800万,肯定超不值
严英(电视台资深编导):20分钟的宣传片,预算20万元才能做到。1分钟预算1万,这是行情价,也是成本价。我们可以拆开细算,一部分是人员劳务价,编导费用大概得3万。摄像的费用通常是编导费用的一半,也就是1.5万,灯光费用比摄像费用低一点,估计1万,摄影助理、技术员费用还是要一点,加起来至少也得1万吧。
机房费用也占一部分,现在高清机房每天最低也得1200元,非线编辑需要多长时间则是很难预计的,如果按照20分钟算,这部分费用3万也很正常。另外机器费用也需要估算,暂且算2万吧,大摇臂、小摇臂等机器使用的时候,费用都是非常高的。交通费用也是不可能避免发生的,压到最低也得5000元,这就是12万。上面这些项目,我都是按照最低价给算的。大家可以对比一下铁道部宣传片的费用,其间有多少倍的差价。
当然,还有后期特效、后期调色、动画包装、配音、音乐、素材带使用费等,这些费用是可调节的,如果对方给的预算多一些,我们也会投入多一些,对方预算少,那制作方肯定也会压缩成本。铁道部这个宣传片肯定是费用过高。网上说那个片子10万就能做出来,作为业内人士,我不敢说10万就可以,但是费用确实不会太高。那个片子基本没有特效,拍的就是几个火车开来开去,又是铁道部自己可以调动的,这个现场拍摄费用比找素材带剪辑还省事。不说别的,网上不是说嘉定高铁的半个小时还是20分钟的宣传片只花了25万吗?
丁先生(影视行业从业者,从事宣传片导演、制片等工作):天价宣传片这个事情,在我们业内也很火,大家伙都看过,也在聊这个事情。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个钱是不是天价,还是要看它拍出来的效果。比这个天价的片子有的是,但不能一概而论来说是不是值。
一个宣传片的报价,可以分两种办法去定夺。一个是先询问需求方所能承受的价格区间,根据预算来确定设备、人员;二是先沟通脚本、拍摄大纲,再粗略估算成本,谈价格。由于宣传片的特点,钱多钱少都能拍,所以很难给出一个标准的价码。例如后期制作这一块,中档的价格大概是1500元一秒,但是3000一秒的也有,500一秒的也有。再加上设备租赁、交通费用、摄影棚场租,非常复杂详细。
从这则宣传片的内容来看,它拍摄的地点还是比较多,整体耗时比较长,这两点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拍摄用的是高清数码拍摄,而不是胶片,其他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依我看,影视公司如果把全片的定价定在180万,应该还能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至少从我个人来讲,利润率低于30%的活,基本是不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花了1800万肯定是不值。
当然,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个片子请了张艺谋出任策划、指导一类的工作。那张艺谋的名气在那里,如果真是张艺谋做了这些工作,花250万也不贵,但是这片有张艺谋什么事?实在是看不出来。
成本
钱多钱少都能拍!
吐槽
就是镜头堆砌
千万片牵出千万贪张无责?
大量延时或高速摄影用价值4万以下的机器就可以拍出。画面组合就是镜头堆砌,完全看不出导演设计。段落组合毫无趣味,也缺乏叙事性。航拍镜头区区数秒,偏移和抖动严重,属于一般的无人机拍摄,按现在市场价,每个地点最多花2万就可以拍成。3D部分做得极其简单,最多只值5000到1万元。总体看压缩一下成本,18万就可以完成。而且可以分两三个摄制组,一个月以内就可以完成。加上后期调色剪辑,也绝不会超过25万。
——《中国铁路》播出后,有专业网友分析成本为25万
千万片牵出千万贪
铁道部宣传处前处长陈宜涵因铁道部天价宣传片被查,调查人员在其家中查获超过1000万元的巨额现金和至少九件北京市房产证,随即牵出其夫铁道部运输局车辆部副主任刘瑞扬。这对处级夫妇至少5000万身价……
——天价宣传片曝光不久,铁道部宣传处前处长身陷囹圄,学者董藩戏言可缓解财政收入问题
张无责?
铁道部天价宣传片令人发指,但要求张艺谋退还税后250万报酬没有道理。张所得是劳动报酬,即使畸高,责任也在铁道部乱花公帑的官员身上。官员从中吃回扣或贪污,就坚决法办;浪费公帑就坚决追责下课。如果中介公司或张艺谋协助做假账套取公帑,则构成共犯,也应坚决法办。除此张无责,仅形象受损。
——对于天价宣传片的追责问题,某企业董事长马勤(网名“老马迷途”)如此表态
700万回扣给了谁?铁道部相关负责人称:“谁拿了好处,铁道部会彻查。”张艺谋则表示:“我很惊讶,虽然我不知情也无法控制,但我必须反思,要对社会有一份责任。”说来说去,700万仍是一笔糊涂账,给了谁,怎么给的,全然未知。
回扣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以至于采购一直被大众认为是“肥差”,甚至衍化出“回扣的回扣”等更进一步的腐败形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未经招标的天价宣传片,从根本上暴露出政府消费中预算不够细化,预算外资金太多,资金的体外循环过多等问题。
而对于相关责任人的惩处,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焕东则表示要“进行严肃查处,涉及滥用职权的,应移交司法机关。”
对策
严英: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商业运作时的费用,制作方的利润一般也就是20%,很多时候,我们接这种宣传片,根本不是为了挣钱,好多都是为了做人情,给投资方、客户或者其他相关人送个人情,纯粹按照成本奉送。
不过,要是接政府部门的活,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这种活,有时是人情活,有时候就是大蛋糕。我可以透露一下,负责这个活的部门要50%的回扣,这是行情,很正常,五六年前就是这个回扣比例了,我们都曾遇到过,我还挺诧异这几年回扣比例居然没与时俱进,嘿嘿。其实,准确地说,这也不叫回扣,一个项目的甲方预算如果是100万,它给我们制作方的预算只是50万,根本不需要我们给他们回扣,人家自己就已经把事办了。在慷国家之慨的时候,某些公务员们根本不需要我们提点。
丁先生:无论是政府采购,还是企业行为,宣传片项目通常都有一些中间环节,比如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它们与企业直接合作,再找我们这样的影视制作企业。也有时候会有公开招投标的项目,不过老实说,这种招投标,我们这样的企业很难投中。其实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招投标中总有太多我们想不到、想不通的事情,当然这也算是行业的潜规则,每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的潜规则,谁也不会把这个说破。
赵旭(某知名国企员工,曾负责单位宣传片的策划招标工作):有没有招标,根本不是本质问题。举个例子,我们曾经做一个宣传片,先委托超投标代理公司,按照“技术规范书”等一系列要求公开发标,同时向一些知名制作单位发出邀标。各公司投标后,再分为财务标和技术标两部分,分别从报价和艺术水平方面打分,分高者得之。这么一套下来严格吧?但是想要搞猫儿腻太容易了,毕竟是动辄三五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活,领导想要用哪家公司,“量身定做”一个方案。知道自己能中标的企业,跟其他投标企业也都串通好,别人都是“陪标”的。
说白了,这一切都符合公开招标规定,都按照流程、合同走,但想搞猫儿腻一样容易得很。再说难听一点,回扣早就是“明规则”,根本不是什么潜规则,到这时候还是那几句高调喊打的口号,显得太幼稚了。
今年我们单位改革,招投标的工作其他部门不能做,只能写好技术规范书,其他都交给采购部去做。据说这个新流程就是为了避免拿回扣,不过在我看来治标不治本,说白了只是换了一个拿回扣的部门,分钱的多俩领导而已。
回扣这事要说解决,其实很简单,为什么拿回扣最多的都是国企?是因为他们花的钱不是自己的,值100的东西敢用1000买,给自己留着拿钱的路子呢。要是换到私企,这样的采购早让领导开了,还去哪儿拿回扣呢?
50%的回扣,这是行情,五六年前就这个比例了
回扣
要是换到私企,这样采购早让领导开了,还去哪儿拿回扣
拍片为了做人情?
招标不是本质问题!
主笔:吴楠周明杰
素描:宋溪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