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复杂,发展面临困难和挑战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一要求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稳中有进”的轨道上持续向前。尽管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增多,但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赢得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好的形势。经济增速保持在预期范围之内,农业形势进一步向好,物价涨幅回落,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成绩来之不易。然而,理性分析当前形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严峻,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仍较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今年都显得有些动力不足。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前景的不稳定、不确定,使得外需欲振乏力。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9.2%,增速同比回落14.8个百分点。向内看,消费虽然总体保持平稳,但汽车、住房等传统消费热点持续降温,新消费热点仍在培育之际,未来消费表现仍存变数。曾经作为拉动经济“主力”的投资,保持快速增长难度不小。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压力较大,房地产开发投资上半年增速也大幅回落。
作为经济运行中最活跃的细胞,企业对经济运行和市场冷暖的变化更直接,也更敏感。今年以来,受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企业普遍面临困难。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2.1%,连续四个月负增长,且降幅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各类生产要素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持续减少,亏损增加。而且,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已出现从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从东部向中西部扩散的迹象。
此外,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水落石出”。煤价跳水、钢价大跌、化工品不振……许多行业面临着消化过剩产能、去库存的艰巨任务。新兴产业带动作用仍不强,服务业发展还需进一步扶持,一些地方高耗能行业扩张冲动依然存在等等,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仍任重道远。
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也使得市场信心蒙上一层灰色。5月以来,沪深股市连绵阴跌,上证综指不断刷新三年多来的新低。而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已创出该指数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却仍下跌不止。对未来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是股市信心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
面对经济发展的复杂局面,我们既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准备;也要看到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增强责任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预调微调,宏观政策协力稳增长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半年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出手,齐心协力稳增长。从5、6月份的情况看,一些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正在见效,经济增长已显现“缓中趋稳”迹象。
财政政策侧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这使得其可以在稳增长中有更多担当。从上半年的情况看,财政政策已经成为稳增长的“急先锋”。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2%,增速同比大幅回落。然而,就财政支出而言,增速则达到21.3%,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增长更快。财政支出的大幅增加,尤其是涉及民生的支出大幅提升,使得财政政策成为上半年宏观调控一大亮点。此外,结构性减税开始发力,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逐步落实,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
货币政策同样动作频频。今年以来,央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并连续5周在公开市场实施共计超过50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向市场释放充裕流动性,降低企业信贷成本。信贷增速的恢复,为稳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弹药”支持。
展望下半年,要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必须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也是当前稳增长的着力点。上半年国家出台政策,对符合节能标准的家电产品实行补贴,发挥财政补贴在促进消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促进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方面,今后还可以有更大作为。扩大消费还需要多管齐下,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以提高百姓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
稳投资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稳定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是扩大内需的关键一环,应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就宏观调控政策而言,下半年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落实和完善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可以更积极。近日,国务院决定自8月1日起至年底,扩大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这是结构性减税力度不断加大的具体体现。此外,财政政策在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加快重点领域支出进度等方面仍有政策空间。
货币政策可以更灵活。应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此外,财政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对于形成政策合力也至关重要。
长短结合,经济转型增发展后劲
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经济发展才能更有后劲。
立足当前,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外需,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着眼长远,则要从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着手,促进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推动经济走上内生增长、协调发展的轨道。
稳增长需要与调结构、抓改革相结合。应抓住经济增速回落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强化创新驱动作用,促进产业升级,抓好节能减排,支持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深化财税、金融、价格、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力争在健全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稳增长需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在稳增长中应更加突出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稳定投资和科学管理的机制,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帮扶力度,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稳增长需要与创造公平环境相结合。民营经济是扩内需不可或缺的力量。今年以来,相关部门着眼于降低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条件,出台42项“新36条”的实施细则。这些细则涉及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关的各行各业,在消除制约民间投资发展障碍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今后应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对于社会高度关注的房地产问题,应坚定不移贯彻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防止房价反弹。同时,增加普通商品房特别是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满足居民合理的自住性住房需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