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发展了,负担减轻了,农民富了。但这种富还是比较脆弱的,经不起风浪,尤其是生灾害病,就可能使一些刚刚富起来的家庭返贫致贫。因此,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亟待解决。
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交汇点,处于各种矛盾和利益调整的聚焦点,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事关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
2009年,全国开启新一轮医改的大幕,安徽又一次成为“先锋”……
2010年1月1日,在岳西县莲云乡卫生院,小患者金正波的母亲看到医生开出的处方笺,分外惊喜。原来,同一位医生接诊,同样的处方、同样的用药,一天前是19.10元,现在只有7.47元,下降61%。同一天,在庐江县金牛镇,因心脏病住进镇中心卫生院的村民左申兰,同样的药,头一天花去126元,当天只需33元。
变化得益于当天在全省32个县(市、区)537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实施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改革。
长期以来,在“以药养医”机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药品加成。一份调查材料显示,改革前,乡镇卫生院药品加成比例普遍在60%以上、村卫生室在80%以上,相当一部分医院的加成比例在9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67%以上。
受利益驱使,医务人员倾向于多开药、开高价药,从而实现加成收入的最大化,使患者花了很多不该花的冤枉钱,增加了不应有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以药养医”像一只巨大“推手”,使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医疗机构形成了利益链,生产、经销和使用高价药,使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更加突出。
为彻底切断“以药养医”的利益链,安徽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在32个试点县(市、区)对国家公布的307种基本药物和172种省补充药品,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
切断了利益链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缺口如何填补、填补多少?这个难题无论如何是绕不开的。
追根溯源,原因之一在于公共财政长期投入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位偏失。因此,改革就不能局限于药品价格的降低和购销方式的简单改变,而应立足于从体制机制上深化配套,进行深层次改革、全方位再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以回归“公益”为目的、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的医改“路线图”,初露端倪。
据安徽省医改办负责人介绍,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共涉及五项内容:一是改革管理体制,将政府主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职责定位于“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三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四是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改变“以药养医”,实行零差率销售;五是推进经费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公平合理的补偿机制。
实施这些改革之后,乡镇卫生院呈现“五降一升”:次均门诊费下降13.6%,次均门诊药品费下降22%,次均住院费下降13.7%,次均住院药品费下降20%;住院人数下降30%,门诊人次上升21.3%。
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得到大幅提升。对此,当涂县黄池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宗朝阳感触非常深:“以前,我们医院尿常规只能手工做,现在有了分析仪。以前全院只有一台电脑,现在医务人员人手一台。 ”
甚至最基层的村卫生室,也开始“鸟枪换炮”。几年前,芜湖县陶辛镇陶辛村卫生室,类似简易私人诊所;现在是6间诊室分开,配备了电脑、冰箱、空调、氧气、急救设备、紫外线消毒设备。 “这些全部是政府投入。现在的就医环境,比几年前条件最好的乡镇卫生院还要好。 ”承友明医生欣喜地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到公益性,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医生回归到治病防病的角色,而不是推销药品的商人;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而不是赚钱的工具。 ”在2011年全国“两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用“三个回归”来概括安徽医改带来的变化。
2011年4月,安徽医疗卫生综合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实现“基本药物全覆盖”,惠及全省6800多万城乡居民。
然而,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基层医改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人担心医改“迷路”,甚至有人担心走“回头路”。
2011年下半年,安徽全面开展医改“回头看”。 “回头看”的结果,是形成了被称为基层医改政策的“新30条”,从完善机制、提升能力、规范运作、筑牢网底等4个方面,为巩固和深化医改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在全国医改的五项改革中,安徽已基本完成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等前四项改革,第五项改革即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医改三年,安徽公开选拔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1629人。全省1262个乡镇卫生院,共核定编制57330名,较改革前增加近3万名。分流了2.1万多无资格、无职称、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充实了1万多名医学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上升到87.2%。 98.2%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兑现了绩效工资,在岗人员平均收入提高32.2%。各级财政拨款增长2倍以上,政府主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政府编制管理和财政保障。
安徽医改模式引起全国广泛关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认为:“安徽省从源头出发,通过综合改革,从根本上破除以药养医的老制度,建立公益性的新制度,扭转医务人员激励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突破了最难啃的硬骨头,成为全国医改的重要突破口。 ”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