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17日电(新华视点)题:白酒争傍“国”字号:“正名”还是逐利?
茅台申请“国酒”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初审后,业内外议论纷纷。由于该商标目前仍处于公示阶段,一些酒业巨头“抱团反对”。
国窖、国台、国酱、国井……实际上,在国内白酒行业,争傍“国”字号的“擦边球”屡见不鲜。“国”字号品牌究竟是公共资源还是可供企业独享?明显具有排他性的“国酒”称号会否引发市场竞争的不公平?
国酒引争议:博名还是博利?
经历了十多年间9次申请,贵州茅台对“国酒茅台”商标的孜孜追求,7月20日终于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初审。按规定,在三个月公告期内若无异议或者异议无效,茅台将“转正”成为“国酒”。
由于该商标目前仍处于公示时期,一些酒企已经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异议申请书。
反观酒类行业,带“国”字号的白酒商标实不在少数。五粮液有“国五液”,汾酒有“国藏汾酒”,泸州老窖有“国窖”,扳倒井酒业有“国井”,贵州董酒有“国秘”,而类似国缘、国台、国酱等“国字头”的白酒,在市场上不胜枚举。一些冠以“国姓”高档白酒,大多通过商标注册。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一位资深专家介绍,“不少人对‘国酒茅台’的称谓习以为常,但如果要成为注册商标,情况就大不相同。”“国酒”商标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其带来的品牌效益无疑会破坏市场正常竞争秩序。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分析,酒香不怕巷子深,缘何许多国内白酒卖力吆喝的不是口感、品质,而是热衷于争傍“国”字号。“‘国酒’商标,与其说是法理之争,不如说利益之争。”
高崇品牌机构CEO许广崇认为,国酒商标纷争的背后,掩盖不了当下国内白酒业鱼龙混杂的现状。有的缺乏严格的标准,有的热衷造概念。知名酒企应致力于行业标准的推进,提升中国酿酒业的品质与形象,而不是争扛“国酒”大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