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说,看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资源是否过剩应主要参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标,它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18岁~22岁)之比。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这个比值在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至45%之间为大众化教育,超过45%为全民高等教育即普及教育。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我国2011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6.9%。
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难就业,另一方面,社会适应性人才又奇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结构性过剩。从高等教育自身来讲,主要是一些高校办学理念、专业与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脱离了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致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符合企业对人才规格与质量的要求。”山东英才学院副院长刘存刚说。
不转型“死路一条”,差异化竞争是根本
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并不是很高,为什么高校就招不满学生了呢?夏季亭说,留学人员爆炸性增长和放弃高考人数不断增加,是“异常”的现象。“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是走规模扩张的路子,而高等教育的生命--办学质量出现了下滑。”
据一些大学生反映,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节省水电暖费用,每年长时间给学生放假,暑假能放3个月,寒假放2个月,根本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时间;还有的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基本依靠外聘研究生充当任课教师;还有的学校缺乏实训设施,一些操作类的课程只能“纸上谈兵”。
教学质量差直接影响就业。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农民吴福位的女儿从山东一所医学类高职院校毕业已经5年了,至今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
山东省教育厅有关人士认为,生源大幅减少,将带来高等教育市场的洗牌。一批招不到学生的高校将面临淘汰,不注重师资队伍和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管理跟不上、就业不受社会认可的高校,将成为这一形势下的“ST”。
“一些高等院校需要尽快转型,”专家表示,生源危机兵临城下,过去“大而全”的粗放发展模式不再适用,高校应当尽快加强内涵建设,培养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当务之急是实现差异化竞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转型的过程会很痛苦,但不转就只有死路一条。”刘志业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