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玲在访谈中。孙楠摄影
新华网北京8月23日电 当前,今年第14号台风“天秤”和第15号台风“布拉万”正气势汹汹地向我国沿海地区扑来。继“苏拉”、“达维”双旋共舞影响我国后,又一对双台风向我国逼近。为什么今年台风爱“扎堆”?这两个台风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双台风将对我国沿海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网和中国气象网联合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玲。
张玲:今年第14号热带风暴“天秤”于8月19日8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位于台湾省鹅銮鼻东南方大约620公里)上生成,先后于20日早晨和下午加强为台风和强台风,22日凌晨减弱为台风,23日7时再度加强为强台风。23日17其中心时位于台湾省鹅銮鼻东偏北方240公里,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4级。预计“天秤”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向台湾东南部一带沿海靠近,强度变化不大或略有增强,将于24日凌晨到中午登陆或擦过台湾东南部一带沿海。
继“天秤”生成1天之后,第15号热带风暴“布拉万”于8月20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2日5时它加强为台风,8月23日17时位于浙江省象山县东南方大约167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面上。预计,“布拉万”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未来两天对我国近海海域无影响。
“天秤”和“布拉万”路径概率预报图
记者:“天秤”和“布拉万”双台风在生成发展中呈现了怎样的特点?它们的强度和路径有何变化?
张玲:“天秤”于8月19日8时生成后,在短短两天时间便由热带风暴加强为强台风,强度迅速加强是它的特点之一。另外,“天秤”的路径比普通台风要复杂。生成初期,它先在菲律宾东北部海面上长时间原地打转,从生成地移出之后的路径呈“倒抛物线”,先向北再向偏西方向移动,而一般“抛物线”型台风都是先向西再向北移动,可以说它的路径要复杂很多。
此外,在“天秤”东部生成的另一个台风“布拉万”,对“天秤”的路径造成一定影响,二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所以后期预报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记者:“天秤”已经逼近台湾,历史上曾有“穿心台”对台湾造成重创,有很多网友关心它会不会成为“穿心台”,从目前来看情况怎样?
张玲:每年自东向西穿越过台湾的台风都不少。监测显示,强台风“天秤”已给台湾北部带来强降水。从目前形势来看,“天秤”的强度比较强,云系结构非常密实,对台湾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我们预计“天秤”后期的速度比较慢,进入台湾海峡和南海东北部海面后以后可能会有回旋打转的情况,对周边海域特别是台湾、福建南部、广东东部一带也带来较大影响。
台风“扎堆”预报难度加大
记者:8月,我国连续出现两次双台风,是什么因素导致台风“扎堆”?为什么会出现双台风?
张玲:在西太平洋上,台风是生成于在赤道辐合带或者季风槽里的,在东西走向尺度达到上千公里的赤道辐合带或者季风槽里同时有几个热带气旋生成是正常的。双台风和其他单个台风的生成原理没有区别。每年都有台风成对出现甚至3个一起生成的,也属于正常。
从多年平均来看,8月份是台风最活跃的月份。为何今年台风频繁来袭且集中?首先是因为今年8月份,西北太平洋海温偏高,对流活动旺盛;其次,西南季风比较活跃,季风槽稳定;同时,8月份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带状分布,脊线比较偏北,这样有利于在副高南侧的赤道辐合带或者季风槽上有热带气旋的生成,由于这些台风的移动路径大多以西偏北行为主,逐渐趋向于我国,所以袭击我国的台风也就偏多。
记者: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双台风效应?
张玲:双台风效应并不等于台风强度加倍。双台风的影响主要跟两者的距离有关,如果两个台风的中心距离在1800公里以上,产生的将是间接影响。如果两个台风的中心距离在1500公里以内,两者就会彼此对路径产生影响,也就是产生“藤原效应”,即两个台风将沿两者连线的中点做逆时针旋转。但不是所有到达1500公里以内的双台风都能看到明显的路径互旋的,因为台风的移动是背景场引导气流和双台风效应的叠加的结果,若背景场的引导气流足够强大,台风的移动趋势可能还是根据引导气流走,如果引导气流不太强,两者之间的作用才会显现得更加明显一些。
目前,“天秤”和“布拉万”的距离已经在1500公里以内,由于背景场引导气流比较弱,二者强度相当,处于相持状态,使得23日早晨到下午“天秤”处于原地回旋状态。
记者:双台风效应是否加大了对台风路径预报的难度?
张玲:双台风期间,两个台风的相互作用,加上两者强度的变化、二者之间距离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的调整(副高、冷空气、季风等)就会使双台风的路径变得复杂,预报增加难度。另外,与“苏拉”、“达维”在8月初生成不同,“天秤”和“布拉万”是在立秋之后生成,由于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整个环流形势显得格外复杂,进一步增加台风预报的难度。
今年登陆我国台风创多项纪录
记者:如果“天秤”和“布拉万”登陆我国,将刷新历史上8月登陆我国台风个数的极值。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有何特点?
张玲:8月登陆我国台风个数历史极值为5个(1994年8月、1995年8月均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今年8月以来已有4个台风登陆我国,比常年同期(1.8个)偏多2.2个,且登陆强度均在12级或以上。
今年台风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生成个数多,生成纬度高。截至8月22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15个台风(含热带风暴及以上强度)生成,比历史同期(12.8个)偏多2.2个。“卡努”、“达维”、“海葵”、“鸿雁”等生成在纬度较高的海域(北纬23度以北)。登陆台风对大陆北部沿海的影响较常年明显偏多。二是登陆个数多,登陆比例高。历史同期登陆比例为26%,今年同期为40%。三是登陆期集中,登陆范围广。7月24日至今的一个月内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登陆地点从华南沿海到北方沿海。四是近海加强多,登陆强度强。今年登陆我国的6个台风中有4个出现近海加强的特征,特别是“达维”进入黄海后强度持续增强,在卫星云图上出现清晰的台风眼,“达维”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长江以北沿海的最强台风。五是影响范围大,降水强度大。今年8月以来登陆我国的4个台风(“苏拉”、“达维”、“海葵”、“启德”)相继影响了我国华东、东北及华南的大部地区,给这些地区带来强降水,局部地区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