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得发展——医改是科学发展观在医疗领域的生动体现
四川省中江县太安镇保安村的15岁少年蒋浩,3年前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先后18次住院治疗,总费用超过11万元,全家人不吃不喝也要攒上10多年。
“新农合报销了8万多元,民政救助又给了1万多元。要不然,我们家哪里治得起这个娃娃?”小蒋浩的父亲蒋雄军激动地说,“没有国家撑着,这个家早就垮了……”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到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宫颈癌、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8种重大疾病,再到今年宣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食道癌、胃癌、急性心肌梗塞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3年多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逐步扩大。
“我们要让百姓破解无力看大病的怪圈,提升医疗保障的水平。”陈竺语气坚定,“8个大病能让100万人受益,20个大病可以让1000万个家庭、几千万人受益。”
以人为本,是新医改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3年间,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兜底,商业健康保险及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医保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为城乡居民“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509亿元重点解决了近800万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将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纳入职工医保,还重点解决了城市中“一老一小”、大学生以及流动人口的参保问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