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综述
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跳出“农门”又回到农村。他们被农民兄弟亲切地称为“村里的带头人”、“致富的领路人”、“群众的贴心人”。
他们,共有一个充满时代感的响亮名词——大学生村官。
他们,共唱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他们,共有一份责任担当——用青春和热血为新农村建设播撒希望的种子、智慧的甘霖。
这一切,缘于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
一项高瞻远瞩的中央决策,吸引了30万莘莘学子奔赴农村一线
点击2008年度记忆,一项规模宏大的人才工程,一个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被长久定格。
2008年4月,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部署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从此,大学生村官工作由酝酿计划到正式实施、从局部试点走向全面推开。
这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统计表明,我国县级以上党政机关35岁左右的公务员中,“三门”(家门、校门、机关门)干部占有很大比例,从工人、农民中成长起来的干部比较少。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改善干部来源结构,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特别是工农的党政干部选拔培养链。
这是为农村输送和培养骨干人才的需要。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是农村,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最缺的是人才,尤其是有知识、有抱负、有闯劲的青年人才。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一个却了不得。
这是一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抱负的宽广之路。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练,以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这样的经历都将会是一笔宝贵财富。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中组部牵头抓总,扎实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2008年以来,先后会同相关部门出台14个文件,为构建“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政策支撑。各省区市积极响应国家人才战略,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这一国家战略,在广袤原野上落地生根。
从2008年到2011年4年间,全国累计有2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大学生村官。2011年全国选聘4万多名村官,报名的就有35万人。4年来,全国共选聘大学生村官30万名,目前在岗21.2万名,覆盖全国行政村总数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本科生达到66.1%,党员比例达到57%,学生干部26%,教育部和中央部门所属院校毕业生达到16%。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