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5日电综合报道,今天是中国第12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上海、广州、天津等多地鸣响防空警报,并组织民众参加防空演练,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增强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此外,国防教育还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进一步走向普通民众,全国军地今天以多种形式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传播国防理念,激发军民爱国热情。
上海广州天津等多地试鸣防空警报组织防空演练
今日中午11时35分,分布在上海全市城乡的千余处防空警报(虹桥、浦东机场地区除外)同时鸣响,防空警报按照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的顺序依次鸣放,历时28分钟,12时03分结束。全市各区县结合警报试鸣,分别组织开展了防空防灾演练,共70余万人参加。
上海市民防办主任沈晓苏介绍,根据相关规定,从2008年开始,上海每年于全民国防教育日这天,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防空警报试鸣,提高市民对防空警报信号的认知能力,并检验防空警报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完好率。今天的警报试鸣期间,全市保持了正常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井然。
今日上午11时30分至11时48分,广州全市(10个区、2个县级市)范围内试鸣防空警报。鸣响方式包括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其中预先警报为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时间为3分钟;空袭警报为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时间为3分钟;解除警报,连续鸣响3分钟。
广州今日上午举行代号为“羊城天盾-2012”城市人民防空演习,共约2000人参与。广州市民防办公室副主任黄嵩山表示,本次演习是在历次“羊城天盾”防空演习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并结合演习开展人防进社区活动,首次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人防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为保障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增强全市人民群众居安思危、熟悉防空防灾警报信号,今日上午10时开始,天津全市范围内固定警报点、人防车载警报统一鸣响防空防灾警报。警报试鸣时间半小时。
中国军地携手举行形式多样活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
今年全民国防教育日的主题是“热爱人民军队,共筑钢铁长城。”在组织防空演习、拉响警报的同时,国防教育还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进一步走向普通民众。全国各地今天以多种形式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传播国防理念,激发军民爱国热情。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今天,许多部队与驻地学校师生一起开展了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沈阳军区某部组织学生走进军营,通过体验队列训练、整理内务、参观荣誉室等部队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们的国防意识。
今天上午,福建省为20多个国防教育基地进行授牌仪式,至此,福建省各级国防教育基地总数达到560个,建成了一批以观摩学习、缅怀纪念、军事训练三大类型为主的国防教育基地群。
今天,山东省换坦县组织民兵走上街头,走进家家户户,向群众发放国防教育宣传材料三万多份,增强大家的国防意识。
空军驻武汉某指挥今天举办了首届军营开放日,这也是空军地面防空武器装备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展示,3000多名市民和大中院校师生来到军营,进行了零距离参观体验,真正感受部队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在山东、河南、安徽、浙江、云南等地,部队还联合驻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通过举行千人签名活动,参观军事纪念馆,制作国防教育展板,举办国防建设主题教育书画展和国防知识有奖竞答等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浓厚氛围,激发民众的爱国主义热情。
沈阳将第18次拉响防空警报媒体撰文吁关爱自己家园
据当地媒体报道,今年9月18日,即“九一八事变”爆发81周年纪念日当天,沈阳市将再次举行鸣警撞钟活动,其中拉响防空警报将是第18次。
据悉,鸣警撞钟将于当天上午9时18分举行。主要内容包括全市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沈阳广播电台、电视台中断正常节目,插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画面和警报声音;在沈阳市区规定区域的9条路、18条街上,行驶的机动车辆一律停驶鸣笛。与鸣警同时,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的残历碑广场,将撞击警世钟14响,寓意中国人民抗战14年。
1995年8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沈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以后每年的“九一八”当天在沈阳全城鸣警报3分钟,至此已延续至第18年。
1931年9月18日22时许,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守在沈阳的北大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新民晚报今日发表题为《关注国防》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当前,日本政府导演了一出“购岛”闹剧,悍然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国防教育正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对全体公民进行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动。它是国防建设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文章称,国防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让我们回想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正是凭着爱国主义精神,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最终砸断了日本侵略者的刺刀,赢得了抗战的胜利。关注国防,就是关爱自己的家园。让我们时刻牢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