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将深入推进预防腐败制度建设,继续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抓住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在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5周年之际,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崔海容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评估廉洁性
给法律法规草案“体检”
崔海容说,两年多来,中国的每项法律法规草案出台前,都多了一道体检——“廉洁体检”,而正在各地不断推开的这项廉审工作,还在逐渐对既有的政策法规做出廉审评估。
“制度本是起约束作用的,我们正在进行的制度廉洁性评估,以规范权力运行和防止利益冲突为重点,将不合法、不廉洁、不规范的条文及时剔除,压缩制度腐败存在的空间和发生的几率。目前,起源于深圳、四川、海南等地3年前开始探索的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已从2011年起在河北等11个省市和卫生部等3个中央部委开展试点。”崔海容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全面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
目前,国家预防腐败局已对国务院法制办批转的70余件法律法规草案进行廉洁性评估,从预防腐败角度提出205条修改意见,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和吸收采纳。此外,截至今年2月,11个试点单位共对17701件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廉洁性评估,提出4720条评估意见,废止891件、修改1157件。
●廉政风险防控
给公权力戴“紧箍”
在公权力中,法律规定的自由裁量权容易被滥用,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记者了解到,为防范此类问题发生,河南省工商局自戴“紧箍”,对涉及工商系统的上百部法律、行政法规中相关的处罚裁量权条款进行了细化,并向社会公开。
崔海容评价说,像这种细化和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标准的做法,有助于缩小权力失控的空间,是全面推进中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地方的成功实践案例之一。正在全面推广中的廉政风险防控,作为中国政府预防腐败的一项新举措,就是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围绕权力运行,在其流程和环节上提早找出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制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截至今年5月,廉政风险防控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50个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驻在部门和91个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开展起来。
崔海容告诉记者,如今,已有60多个部门和单位先后制定了400多项推行政务公开的制度措施,对公开的内容、形式及其监督、考核进行规范。去年,31个省区市主动公开了政府信息2885万多条,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130多万件,中央国家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9万多条,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3000多件。
●盯热点领域
给公务费用设“卡”
国家预防腐败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人次数、经费数与2008年前相比出现大幅下降,公款出国(境)旅游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崔海容告诉记者,除了因公出国(境),旨在加强财务监控的公务卡制度改革、易滋生腐败的商业预付卡管理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都在国家预防腐败局的严密监控中。
今年,在中央预算单位将全面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16项费用必须使用公务卡支付;要求省级和地市级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各省、市、县于2012年底前将改革覆盖到所属预算单位。
此外,预防腐败局还在大力推动发改委、人民银行、铁道部等部门优化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提高公务卡代理银行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
崔海容告诉记者,今年,中国将不断加强预防腐败基础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动以二代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的公民个人信用代码建设,配合有关部门研究编制组织机构信用代码,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并进一步完善廉政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方案,探索建立中国防治腐败评价体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