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23日电 这是内蒙古加快发展、迅速崛起的十年:
从2002年到2011年,经济总量由1940.94亿元增加到14246.1亿元,增长7倍多;地方财政总收入由132.91亿元增加到2264.1亿元,超过了17倍;
这是内蒙古转型升级、着眼未来的十年:
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稳步发展,资源生产和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开始起步。
这是内蒙古富民惠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十年:
城乡居民收入连续攀升,115万贫困人口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居全国前列,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全面实现,各族群众普遍受惠于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十年间,从东部林海到西部沙漠,从茫茫草原到城市矿区,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大地,见证了几千年未有的历史性变迁——
经济结构上,以农牧业为主导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导;
社会结构上,以农牧业人口为主体转变为以城镇人口为主体。
短短十余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内蒙古走出了一条不断强化农牧业基础,加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新路子。
抓住难得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工业化、城镇化突飞猛进,农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十年间,内蒙古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敕勒歌》,生动描绘了内蒙古草原苍茫辽阔的景色,至今仍然激发着人们对大草原的无限向往。
今天,驱车奔驰在横贯内蒙古的G6高速公路上,映入眼帘的,除了连绵不绝的牧草沙柳,星星点点的马匹羊群,一望无际的玉米、向日葵,更有高耸的输电铁塔、连绵的企业厂房……
然而,直到新世纪到来之前,内蒙古仍然是我国最不发达地区之一。
“把煤和土豆堆成大青山,也卖不了几个钱。”曾几何时,守着丰富资源的内蒙古人只能这样无奈地感叹。
进入新世纪,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兴边富民等战略,内蒙古抓住难得历史机遇,立足自身优势,经济迅速腾飞。
去年,内蒙古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7158.9亿元,居全国第13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3%,首次占全区经济总量的半数以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继山西、河南、江苏之后,内蒙古是第四个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的省份,这标志着内蒙古已经从农牧业主导型经济转变为工业主导型经济。”内蒙古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牙萨宁说。
十年间,内蒙古工业连续超过全国9个省区,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典型,这一奇迹是怎样发生的?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不远的一片开阔地上,一条1.2公里长的煤制油生产线赫然在目。2008年底试产的这条108万吨煤直接液化制油生产线,是世界上首条工业化生产线。
乌黑的煤粉送进去,经过24小时加工,就变成了清澈透明、纯净如水的柴油等产品。这样魔幻般的转变,怎不令人赞叹!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舒歌平是这个项目主要研发人员之一。他最得意的是这项煤制油的核心技术和催化剂都是神华自主研发,而且已在8个国家获得专利授权。
“我们原来预期是经过5到8年才盈利,没想到2011年就开始盈利。我们产品的发热量、凝点和比重都优于普通柴油,供不应求。”舒歌平说。
按当前价格测算,创造一万元产值,如果卖原煤,约需40吨。但如果变成电,约需10吨煤;如果变成油,只需要4吨煤左右。
资源优势的成功转化,就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十年间,在大量输出煤炭、稀土、天然气等原材料的同时,通过对原材料加工开发而形成的油、电和各种终端产品,同样为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2005年到2011年,在原煤产量由2亿多吨增加到9.79亿吨的同时,以新型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氯碱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体系,在内蒙古初步形成,对内蒙古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10%。
丰富的煤炭和风能、太阳能资源,使得内蒙古成为我国最大的电力生产地。到今年8月底,内蒙古电力装机达到7673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去年,内蒙古外送电量1276.5亿千瓦时,连续七年居西部各省区之首。
不仅仅是煤炭、电力、天然气、稀土等资源产品,在这块土地上生产出来的粮食、牛奶、羊绒等农畜产品同样让内蒙古人倍感自豪。
“我的玉米地今年百分之百都是新品种,一亩地能打2300斤,比老品种多出1000斤!向日葵亩产能到600斤,是老品种的一倍,还抗倒伏,不易生病虫害。”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49岁的村民张明说。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实现粮食自给仍是自治区主要奋斗目标之一。据记载,1969年到1990年,全区共从区外调粮402亿斤,是全国调入粮食最多的地区之一。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丰”,粮食总产由2000年的248.38亿斤增加到2011年的477.5亿斤,增长了1.9倍,成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已稳定具备每年外调粮食150亿斤的能力。
从二十多年累计调入粮食400多亿斤,到每年净输出150亿斤,这是怎样的历史跨越!
畜牧业在推进禁牧、休牧的情况下有了长足发展。去年,内蒙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0762万头(只),连续七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牛奶、羊肉、山羊绒等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十年间,依托煤炭资源优势而形成的能源工业、化工产业、冶金产业,依托农、畜产品资源优势而形成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四大支柱,共同托起内蒙古工业化的天空。
工业化的迅猛推进,加速了内蒙古城镇化步伐。
数据显示,内蒙古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42.7%提升到去年的56.6%,年均提高约1.3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新增一座近30万人的中等城市。
“这标志着内蒙古已经实现从农牧业人口为主向城市人口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