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中国将第二次放归大熊猫 若成功意义不亚于登月
2012年10月07日 10:09:59来源: 广州日报 杨洋

“淘淘”在雪地中觅食。

熊猫妈妈在教宝宝爬树。

  首只放归野外大熊猫死亡四年后下周我国再度启动大熊猫野外放归 仍面临考验

  在四川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出生两年多后,大熊猫“淘淘”初定于10月11日正式放归大自然。对“淘淘”的野化培训持续两年多,没有人工采摘清洗的新鲜竹子,就要学会野外觅食、寻找水源;离开舒适的熊猫基地,在野外和天敌黑熊、金钱豹、野狼正面遭遇。

  近十年国内还没有熊猫放归的成功案例。首只放归的大熊猫在野外意外死亡,放归一度搁浅。此次,“淘淘”将成为我国第二只被野外放归的大熊猫,它再一次承载了科学家们的希望,圈养熊猫回到野外,帮助野生大熊猫种群得以延续和发展,这是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次新尝试。在不少专家看来,若成功其意义不亚于宇航员登上月球。

  2006年4月28日,中国放归了第一只接受野化培训的大熊猫“祥祥”,“祥祥”从2003年起接受野化训练共三年,但放归不到一年就不幸死去。三个月后,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宣布,“祥祥”是与野生大熊猫在领地和食物争夺中,从高处摔下造成严重内伤致死。

  这对整个研究中心来说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最早进行熊猫野化研究,坚持要让大熊猫“放归山林”,“祥祥”的死曾让他深陷质疑声中。加之2008年汶川地震,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核桃坪基地受到严重损毁,全部熊猫转移到了雅安碧峰峡,野化工作也只能暂停。

  熊猫出生后就没见过人

  2010年7月20日,即将分娩的雌性大熊猫“草草”来到卧龙,13岁的她被选上参加第二期野化培训项目。

  基地已经为草草和她未来的孩子准备好三个野化培训圈,分别对应三个“野化”阶段,面积越来越大,海拔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接近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环境。

  8月3日, “草草”生下了儿子“淘淘”。 “淘淘”出生后,和母亲“草草”在海拔1780米,面积2400平方米的第一阶段小型野化培训圈内生活。

  出生后第35天,“淘淘”第一次睁开眼,那以后就没有见过人,所有需要接触“淘淘”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穿伪装服,也就是熊猫服,减少对“淘淘”的人为干扰,避免形成对人的依赖。

  在转移到下一个野化圈时,也需将“淘淘”放进一个背篓里,蒙上布,一路上都不能让“淘淘”见到人。

  每隔几天,工作人员都会找到“草草”和“淘淘”,有时候给“淘淘”体检、称体重等,大多数时候则是隐藏在草丛中观察。工作人员借由套在“草草”脖颈处的无线电颈圈和遍及整个野化圈的红外线监控设备紧盯着母子俩的一举一动。

  野生熊猫生存能力强

  在野化圈这个半野化的环境中出生,意味着“淘淘”一开始就没有人工饲养看护,要由母亲养育。

  “草草”被选中有特别的原因,她小时候在野外被人发现,被熊猫基地工作人员救护回来,从此才开始圈养生活。但毕竟从小出生在野外,由野生大熊猫母亲带大,“草草”生宝宝之后,就被认为带崽能力特别强。

  “淘淘”显然从妈妈那里学到了更多东西,“草草”没有让人失望,她把自己小时候从母亲那里学到的生存技能也一一传授给了“淘淘”。

  比如吃竹子,“草草”告诉“淘淘”去哪找竹子怎么吃竹子,具体到怎么剥掉竹子的皮,然后应该挑哪个部位吃更美味。“淘淘”不像圈养的熊猫那样,一直过着“优越”的生活,吃不到人工提供的各地优质竹子与竹笋、窝窝头、切好的苹果等这些人工饲料。

  在野外觅食的难度着实不小,若遇上极端气候更有可能面临食物不足。“淘淘”出生后的一年内,母子俩就先后经历了8·13特大泥石流、3·21雪灾和7·3暴雨泥石流等恶劣地质与气候灾害。2011年3月23日那天,下了一场大暴雪,积雪有40厘米,淹没了熊猫平日取食的竹子。工作人员开始担心它们找不到食物,几个人上山一看,母子俩很聪明,会躲起来避雪,并专找大树周围没有压倒的竹子,没有饿着。

  还有,“淘淘”特别喜欢爬树,在“草草”的带领下,它比圈养熊猫更早开始学习爬树,第一次上树的时候,“淘淘”爬了1米多高,但很快就被“草草”拉了下来,工作人员猜测,这应该是担心“淘淘”一开始爬得太高,跌下来。但过了几天,“淘淘”就基本学会了爬树,它喜欢在树上待着,“草草”则在树下不远的地方守着。

  也有惊险的经历,有一次“淘淘”正在爬树,到了十几米高的地方,突然掉了下来,“我们刚好看到全过程,当时就惊叫了,马上派人上山去找。”最后的结果,有惊无险,当工作人员找到“淘淘”的时候,他已经爬上了另一棵树。

  听到异常声响就逃跑

  野化早期,主要是“草草”负责随时随刻保护着“淘淘”的安全。有一天凌晨一点,“草草”和“淘淘”都正在地下休息,一只果子狸慢慢靠近“淘淘”,那时候“淘淘”还很小,正是果子狸眼中的美餐。工作人员非常紧张,随时准备赶去营救,就在果子狸逼近到不足一米的时候,“草草”突然扑向了果子狸,把果子狸撵跑了。

  但到了后来,随着“淘淘”的体重日益稳定增长,野外生存的能力逐渐增强。2012年5月3日,母子俩进入了第三阶段的野化培训圈。这个野化圈是二阶段野化圈的六倍大,面积为24万平方米,海拔2100米~2380米。这个阶段,“淘淘”明显独立了很多,母子俩一般都相隔百米以上活动,而在以前,他们之间最远不过50米。

  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母子俩两次转移到新的野化圈的时候,“淘淘”第一反应就是马上上树或者跑开,工作人员很高兴,因为“淘淘”的警惕性很高。这种看似“胆小”的意识和行为是圈养大熊猫不具备的,但对于野生大熊猫来说却是性命攸关。“淘淘”更接近野生大熊猫,只要听见异常的声音,比如工作人员难免会踩到枯竹什么的,只要不同于“草草”的脚步声,就会本能地跑到几十米开外去,或者爬上树隐蔽。

  在第三阶段的野化圈,一个主要培训项目就是应对天敌的试验。野生大熊猫的天敌主要有黑熊、豹子和狼等等。今年6月进行的试验中,野化基地首先用铁丝撑起金钱豹标本的毛皮,做成一只立体的豹子模型,在模型身上涂上豹子的粪便,制造出豹子的体味,放在“淘淘”经常活动的一个范围内。然后,工作人员再找一棵树躲在后面的草从中,用收音机播放事先录好的豹子的吼叫声,观察“淘淘”的反应。

  在当时的试验视频里看到,“淘淘”经过豹子标本的时候,先是发出了不舒服的叫声,随后几秒钟内就跑得很远,估计至少在百米开外。专家判定“淘淘”已经具备识别天敌的能力,能意识到危险并主动躲避。

 [1] [2] 下一页

标签:大熊猫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每日关注
  • “G20时间”中国开出的“新药方”
  • G20峰会前,加拿大总理和马云关心这几件事
  • 全球调查结果公布 歪果仁原来是这样看待G20的
  • 【独家V观】习近平到青海考察 走进察尔汗盐湖
  • 长春一应届毕业生上班一个月 到手工资仅160元
相关阅读
  • 我国野外大熊猫已接近1600只
  • 旅美大熊猫“美香”产下一崽
  • 汶川地震后寄养云南的3只大熊猫将返回四川
  • 中方回应石原给大熊猫起名:拙劣表演为世人不齿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