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航班“诈弹”背后的“毒素”:多为恶搞泄私愤
2012年10月15日 07:55:29来源: 人民日报

  由某些极端事件引发的不安情绪,以至于让个别人有意或者无意效仿,应该是当下社会危险的“毒素”。对于正确处置此类案件,在法制建设、社会治理、媒体报道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人命关天的玩笑开不得,这本是连小朋友都知道的道理。但近段时间以来,诸如航班“诈弹”、取款“割喉”假报警这样的荒唐事却一再上演,让人不得不对此类“玩笑”的“阶段性高概率”产生担忧。

  10月10日上午,贵阳机场一旅客因安检时多次不能通过产生不耐烦情绪,对安检人员谎称“包里有炸药”,后被警方控制。经查,未发现这名旅客携带爆炸物品,警方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后放行,当次航班和机场秩序未受影响。

  据统计,从8月29日到10月10日,短短40多天已有超过5架航班遭遇恐吓。加上上半年数据,今年已经公开的国内航班受危险信息影响事件不下10起。从这几起航班恐吓事件来看,大多是肇事者为了恶搞、泄私愤、企图通过阻止航班起飞达到不让某旅客离开等目的而上演的恶作剧。好在各方面应对得当,“诈弹”并未真正演变成悲剧,相关肇事者也很快被处理。

  10月8日,另一则“玩笑”在南京上演。一女子报警称遭遇“割喉抢劫”,不过,警方仅用12小时便查明真相,这是虚惊一场。当事女子因购买了两万多元彩票未中奖,担心家人责怪,便用刀将自己割伤,自导自演了一出“割喉抢劫”。

  毫无疑问,这名谎报警情的女子与航班“诈弹”制造者将会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还需要注意的是,如何纾解一段时间“畸高”的这类假警“玩笑”给公众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怎样防止由极端个案带来的效仿蔓延,应当分析对策。

  不少人指出,眼下对于报假警的处罚,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标准模糊且代价较轻。有专家表示,对航班“诈弹”恶作剧的肇事者,有的只拘留数天,经济处罚也就500元至2000元,显然难以达到惩戒的效果。

  然而,由某些极端事件引发的社会情绪不安,以至于让个别人有意或者无意效仿,应该是当下社会危险的“毒素”。一些情节恶劣的案件,因为牵涉面大,需要公开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但是信息传播如何避免负面的渲染与暗示,需要研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妥善把握。

  对于正确处置此类极端案件,我们在法制建设、社会治理、媒体报道等方面,的确有许多值得警醒的地方,比如加大立法惩治力度、加强治安管控能力、媒体不要一味追求惊悚细节和轰动效应等,对于有效阻止此类“毒素”传播势必会发挥有力作用。

标签:航班|诈弹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每日关注
  • “G20时间”中国开出的“新药方”
  • G20峰会前,加拿大总理和马云关心这几件事
  • 全球调查结果公布 歪果仁原来是这样看待G20的
  • 【独家V观】习近平到青海考察 走进察尔汗盐湖
  • 长春一应届毕业生上班一个月 到手工资仅160元
相关阅读
  • 男乘客在航班起飞前打空姐 空姐试图反抗被拉住
  • 特价机票退票费高达80% 律师称航班延误应补偿
  • 武汉机场航班内斗殴者受治安处罚 最重被处7天拘留
  • 武汉航班发生旅客打架事件续:打人者被拘留7天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