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贵阳10月19日电 (记者赵福中 李丰)“我们发出去1000多份邀请函,却没有一家企业或者个人肯回应我们。”记者今天从贵州省教育厅下属分支机构——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了解到,自2011年6月30日成立以来,该基金遭遇“零捐助”尴尬,发出千余封邀请函无一回应。省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忆江表示,希望社会公众不要对公益慈善机构“一棒子打死”,多伸出援助之手,以爱心为贫困学子撑起一片蓝天。
“以前,企业和公众都很热心各类公益慈善活动,都主动找上门来。可自从经历‘郭美美事件’后,公益慈善机构的公信力遭到了质疑。”周忆江说。
记者了解到,该基金会接受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捐赠,其目标是扶持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薄弱学校的发展,资助教学、科研项目、师资培训及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对贵州省学校、老师、学生的创新活动予以支持,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此外,该基金会实行“零提留管理,全透明运行”,不提留任何管理费用,面向社会募集捐资助学资金,作为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的补充。企业、个人所捐资金,都将按照其意愿和要求,全部用于改善、发展贵州教育事业。
“在贵州,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据周忆江介绍,贵州853万全日制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达400多万人。其中,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比例高达40%,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普通高中、中职中专、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学生贫困比例达50%,远超出西部省份30%的平均比例。
2007年到2011年这5年间,贵州共资助各级各类学生707.66万人次,资助资金总额达78.78亿元。5年来,贵州基本做到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兑现了“只要考得上,就能读得起”的庄重承诺。今年,贵州将继续加大学生资助力度,预计各级各类资助学生538.95万人次,资助资金53.4亿元。
周忆江告诉记者,鉴于目前没有任何捐款来源,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只好在教育系统内部开展爱心捐助活动,“让学校帮助学生”。
有关专家表示,要让公众认可和信赖慈善机构,不仅需要宣传爱心和责任感,更需要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要严格规范各种基金会,对慈善机构强化财务监督,杜绝慈善资金滥用和腐败行为。提高善款使用的透明度,才能让公众恢复对慈善机构的信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