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一)
绍兴和水难解难分。
绍兴的历史,绕不开水。大禹治水,东汉马臻筑湖,西晋贺循开凿运河,明代汤绍恩修建三江闸……在城市的历史书上,到处留着水的痕迹。
绍兴的城市,绕不开水。街随河走,河随街流。粉墙黛瓦,白水桥影。“三山万户巷盘曲,百街千桥水纵横”。
绍兴的文化,绕不开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越中山色镜中看,水里流淌皆诗文。
绍兴的经济,绕不开水。酒缸、酱缸、染缸,缸缸都离不开水。
水,是绍兴的精髓,也是绍兴的命根!有人曾作过计算:绍兴全市共有河道1万余公里,相当于绕了地球的四分之一圈。
绍兴的以往,和太多的河、丰盈的水相亲相连;绍兴的现在,依旧和水休戚相关。要问最近这十年什么变化最大,许多绍兴人或许都会说:水!
(二)
城因水起,人因水富。
水,承载着绍兴的经济发展。浩浩鉴湖水,酿就了一醉千年的“绍兴黄酒”;柯桥的“千根竹篙”,摇出了丝丝缕缕的“绍兴纺织”;纵横连绵的江湖,育出了高贵典雅的“绍兴珍珠”。
但水给绍兴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曾给人们带来过烦恼。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山阴道上走,如在镜中行”的意境,渐渐远去;穿城而过的河水,冒着油光散着异味,让绍兴人发愁而又无奈。
十多年前,与水有滋有味相亲了一个又一个世纪的绍兴人醒悟了,不能让这样的情景再延续下去了!
(三)
新时期的“治水工程”,在十多年前拉开帷幕。
环城河整治,内河清淤,截污治污,曹娥江引水……现在再来赘述当时的治水过程,可能显得多余。因为,许多人陶醉在“一江清水满城新”的美景中,幸福的感觉,早已把当年的艰辛冲淡了。
古老的环城河,宛如一条珍珠项链,串起沿河八大景点。每当华灯初上,此地成了古城最热闹的去处。灯影中,清波微漾,城楼照水,夜花如燃,草地如毡,市民们尽情享受清水散发的特有气息,如醉如痴。
(四)
碧水之上,我们可以看见绍兴产业升级的倒影。
凭借水的优势,绍兴纺织业十分发达。化纤布生产量、领带生产量、袜子生产量、印染布产量,创造了四个全国第一。但纺织业,尤其是印染业,对水的伤害也很大。
于是,一场印染企业的集聚行动,在印染之乡绍兴县展开。未来五年,该县将有八成印染企业,向滨海工业区绿色印染基地集聚。
这不是“蚂蚁搬家”,而是一个产业升级行动。印染企业借集聚丢掉了落后设备,气流缸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水的排放。一些先进设备处理的后印染水,像饮用水一样清澈。
战略性新兴产业,旅游“三产”,文化创意……绍兴鼓励发展的这些产业,都将“天蓝、地绿、水碧”作为目标。在绿色新城的背后,将是一个全面优化升级了的新产业体系。
(五)
掬一捧河水,淌出来的全是诗文。时间流走了,积淀下来的是文化。
无论是在环城河边行走,还是在浙东古运河边漫步,抑或在曹娥江大闸上驻足,但凡有水的地方,都飘着文化的芳香。
看过平水东江的“千石诗林”,才知道绍兴的水有多文化!绍兴人将李白、王安石等历代名人吟山咏水的诗作,镌刻在奇石上。市民们三两结伴,漫步江岸,寻石觅诗,怡然自得。绍兴打造的文化休闲城市,大概就是这般意境吧!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