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杀迁徙候鸟:候鸟的今天与人类的明天
2012年10月30日 10:41:31来源:
工人日报
有人用“史诗般的迁徙”来描述多达5000万只水鸟长达13000公里的生命旅程——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阿拉斯加,途经22个国家,穿过中国的东部沿海省份,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国东部滨海湿地是这条生命线的重要一环,然而,它可能被过度开发的命运引起了国内外生态专家的高度关注。
《南方周末》援引著名鸟类学家托马斯·皮尔斯玛教授的观点指出:“所有依赖湿地系统的鸟类数量都在下降,而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经济开发。”一块湿地的消失,将伴随着大量物种在这个地区的灭亡。而一片鸟类无法驻足、大量物种消亡的土地,会因为现代化、工业化而真正成为人类的乐园吗?
有专家认为:围海造地,最大的弊端可能还在于破坏了千百万年来自然形成的海岸线,打破了自然界的理想平衡状态,造成水文动力环境的重大改变。赤潮泛滥等来自海洋的小报复已成常态。
仅仅指斥猎鸟者的残暴,显然并不足以修复候鸟以及人类的家园。对候鸟疯狂猎杀的枪声,与我们这片沧桑的国土上无处不在的推土机声,在某种意义上性质是一样的:枪声响起,候鸟“如下雨一样片片落下”,推土机声中,“每天有一百个自然村落在消失”……
为了明天,让我们停下追逐的脚步反思自我,一如莫言先生在小说《蛙》的台湾版序言里所云:“他人有罪,我也有罪。”
缺乏敬畏之心,将无可坚守的底线——“雁过拔毛”或成人文与自然生态中各种“通道”的常态,而耽于功利,“你不是一个铁锤,就是一个铁砧”。
标签:暴戾|候鸟|捕猎责任编辑: 郭清源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