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主任吴世忠31日透露,我国灾难备份和恢复行业应尽快适应新技术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常态化安全测评、等级保护、漏洞分析、应急演练和持续风险评估的工作体系,以及适应我国发展需要的行业标准规范,为此我国将大力推动灾难恢复行业相关指导意见和标准策略的制定完善。
吴世忠在第七届中国灾难恢复行业高层论坛上表示,“9·11”恐怖袭击、东南亚大海啸、汶川大地震等天灾人祸的频频发生,引起社会各界对灾难恢复的高度重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和深入发展,信息系统的灾难备份和恢复技术已经成为整个信息安全体系中最核心和基础的一个领域,更成为信息化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准确地领会国家政策、认识行业现状、把握趋势发展,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灾难恢复行业飞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全球已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过去两年间新产生出来的数据占到了至今为止全球数据总量的90%。据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需要管理的数据将达到35ZB(1ZB=1000亿TB)。全球业界普遍认为,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将成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
吴世忠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将更加高度地依赖技术化的数据存储和共享,而技术本身又相对而言高度脆弱,所以灾难备份和恢复行业必须寻求更好的办法消除各种隐患和漏洞,以便有效管控日益增长的安全风险。如何保证海量的、结构复杂的数据本身和网络化共享的安全,是需要整个行业重新思考并研究的重大问题。
本届论坛旨在交流灾难恢复最前沿的理论、方法、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为该领域的技术探索和产业应用融合搭建一个充分协作的舞台,推动我国灾难恢复事业的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与会专家围绕“灾备与高可用的创新及实践”的主题,从灾难恢复技术发展与管理创新、云计算与高可用数据中心发展趋势、信息系统与高可用理念及实践等三个角度,就发展趋势、系统建设及如何借助高可用理念提升基础设施、IT系统架构、灾难恢复、安全以及运维管理、人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