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倪元锦 方问禹 刘刚)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CPI指数同比涨幅降至33个月低点,PMI指数回到“枯荣线”以上,加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销售同比降幅继续收小等诸多表明经济企稳的信号,给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带来一丝暖意。
受访的经济学家及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将转为稳定的温和增长态势,财政政策实施空间更大,而货币政策难有转向。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CPI走势可折射宏观经济大环境,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7%,与经济增速下降、农产品供给较好、输入性通胀因素较往年减少等因素相关。
“但这并非意味通胀压力警报解除,”庄健说,“随着未来经济增速企稳回升,需求和消费水平回升,加之明年粮食能否实现十连增、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能否稳定,都可能带来内部通胀和输入性通胀。”
“通胀数据较为敏感,反弹风险不可忽视,CPI数据年内保持回落态势并非意味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有所扩大。”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这一与实体经济兴衰联动的指标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重新回到50的临界点之上。赵锡军指出,不能简单认为经济已走出萎缩,只能说经济形势正在往好的方向转变,欧美经济低迷、成本压力增大等因素需获得重视。
赵锡军说:“尽管9月份外贸数据出现好转,但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涨,意味着出口企业压力近一步攀升,并侧面反映出外来资金流入可能在增加。若这部分资金流入大宗商品、房地产等投机炒作领域,需警惕价格上扬。”
发达国家高额的财政赤字,美国金融市场的疲软和不稳定,欧债危机影响下欧洲经济的缓慢衰退,使得市场对于未来经济的预判和政策预期都更加审慎和保守。中国经济政策走向正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
经济学家及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宏观政策重点仍将强调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是重要的政策落脚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今年宏观经济走势大局已定,四季度增速预计将回到8%左右,今明两年不会出现2008年至2009年期间经济显著回升的局面,中国宏观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完整经济周期起落,将在寻求平稳和可持续的增长下调整结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副代表穆尔塔扎·赛义德说,中国经济已有企稳回升之势,GDP增速的放缓可降低经济过热风险,中国经济已出现软着陆,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速会维持在7.8%左右,2013年将会是8.3%。
“在外部需求逐渐下降、投资出现相应调整的情形下,中国政府应继续采取措施推动国内消费增长。”穆尔塔扎认为,就中期而言,中国需致力于将以投资驱动的经济模式转为更加可持续的模式,采取进一步放宽信贷等相应措施。
在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看来,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重点将延续经济结构调整,而扩大内需将是未来经济政策的重要落脚点。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主要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国内需求,重点便是扩大消费。
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预示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将直接带动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飞跃。有媒体和专家据此预测,届时中国消费总规模将达到64万亿元。
巴曙松预计,在当前经济增速温和的前提下,中国会适当地在稳定投资和使用积极财政政策方面加大国债的使用规模,进而促进经济回升到潜在增长率附近,让经济保持比较温和的增速,以腾出精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 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1.7%
- 国家统计局:10月份中国CPI同比涨幅回落至1.7%
- 10月经济数据今公布 分析称CPI或回落至1.8%
- 活力创新协调 代表热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