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竖起来的铁环,坐落于辽宁抚顺市沈抚新城,名曰“生命之环”。它斥资亿元、平均直径157米、50层楼高、1.2万只LED灯、用钢3000吨,被誉为全球独一无二。据称,这个庞然大物只有“观赏”这一项功能。
如果导演彼得·杰克逊看到“生命之环”,也许会遗憾电影《指环王》错过了一个绝佳的取景地标;《马达加斯加3》里面那只以穿环为能事的老虎,肯定会说穿越庞大的“生命之环”简直是小事一桩。不过,当地政府的良苦用心,显然并不被理解:“生命之环”的照片在网上公布之后,立即引来“宇宙传送门”、“外星人入侵地球入口”等恶搞,也引爆了网上的PS热潮。
诚然,我们可以说,建筑审美是“不谋于众”的精英之事。乔布斯不是说过“人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除非你制造出来放在他们面前”吗?还有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从设计、施工到建成,批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而今不也赫然列于世界著名建筑的行列吗?建筑审美需要时间来证明,就像酒的醇香需要酝酿,对新生建筑一味“棒杀”,也确有急功近利之嫌。
但站在另一角度,审美艺术的“学院派”知识,也需要对接社会大众的审美认知。毕竟,火热的生活与真实的感受,是所有审美艺术的根源。不论是“裤衩”还是“秋裤”,抑或是“生命之环”,精英者的审美设计与老百姓的生活经验相去太远,甚至截然相反,这样的建筑审美还能在公众质疑中孤芳自赏吗?
我们城市需要怎样的建筑审美?此起彼伏的古城复建、层出不穷的特色建筑,为宏大而宏大、为奇特而奇特,这只能让人听到政治机器与社会机器的轰鸣,感受到傲慢的权力审美和资本冲动。建筑大师贝聿铭说过,建筑的目的是提升生活,而不仅仅是空间中被欣赏的物体而已。政府官员在邀请建筑专家设计之际,能否少一些“高大全”的冲动,多一些对接公众感受、关照市井生活的意识?
当抚顺人看到当地政府用他们的税收建造一个“废物”,会作何感想?当初究竟经过哪些决策程序,又以怎样的标准甄选设计方案?关系到公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应该更多一些事前的听政与协商;而城市的地标建筑,是否也应该给予公众更多参与讨论的机会?
对接公众感受,并非要在建筑审美方面搞“民粹主义”,而只是在权力审美与公众感受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至少让我们的地标建筑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不再引起恶搞式的“负面想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