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2月8日电 近年来,网络反腐风生水起——拿下了抽天价烟的周久耕、掀翻了“表叔”杨达才、不雅视频将雷政富震落马下,一些地方的“房叔”也岌岌可危……网络似乎已经无所不能——不仅能瞬间捧红一个人,还能在一些腐败分子正“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时候,让他们“掉落水中”。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不管是新闻曝光还是微博爆料,随着相关部门的核实、调查,这些贪财贪色的案例大多属实,相关人员相继被查处。于是,社会对网络反腐的期望值愈发高涨。
但是,风生水起的网络反腐,还得靠制度的不断完善、扎实推进。仅靠网络的曝光是骂不死贪腐之人的,如果制度无动于衷,再怎么曝光都没有用。
客观地讲,那些没有被曝光而每年被查处的贪腐案例,数量远高于网络,查处的官员级别、贪腐金额都远远高于网络。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就立案64.3万余件,结案63.9万余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8万余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584人,这足以说明,制度还是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
即便如此,制度依然有待完善、推进。就拿广州城管局番禺分局的“房叔”而言,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个人都知道的事情,纪委却不知道?纪检部门、监察部门为什么屡屡滞后?为什么总是跟在网友后面“证实”?
这一现象的确非常值得深思,如果执行人对腐败现象视而不见,制度就形同虚设。但如果只靠热情的网民、知道内幕的网民激情反腐,而没有制度来保障,即使喊破了嗓子,依然效果不佳。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网络反腐已风生水起,估计还会一如既往,因此需要相关制度做好这支反腐新军的“靠山”。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