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场到医院不到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钟!”北京120急救中心王雨竹医生日前发微博称,一位骑车人不幸被轧成重伤,在急救车送往医院途中,她亲眼看到一路鲜有车避让,最终导致这位骑车人不幸离世,她难过地说,这是从业以来“最惨烈的一次抢救”。
抢救生命,是与死神赛跑,可为何急救车被堵在争分夺秒的路上?据报道,由于当时正值交通高峰,救护车起初被堵在机动车道上,后改走自行车道,可自行车道却被违章停放的汽车堵死,再想改回走机动车道,却无人让行……一切努力未果,医生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的生命迹象渐渐消失。
其实,此类应急车辆被堵的事件并非个例,在不少城市都曾发生。究其原因,其背后有着“无路可让”“无人想让”的双重无奈。第一重无奈,源于当前城市交通系统建设的不足。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居民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道路承载能力却未相应扩容,结果导致“无路可走”的“中国式堵车”天天上演,让司机们想让路也力不从心。
第二重无奈则源自一些司机社会责任与道德感的缺失。其实,为保障救护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等应急车辆的出行通畅,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早有明确规定,其在执行任务时,在道路上有优先通行权,社会车辆应当避让。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规定却得不到严格的遵守,不让道、违章占道的司机到处可见。
那么,谁来保障生命“特权车”的畅通无阻?笔者认为,仅凭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道德自律是不够的,还需依靠完善的交通应急系统,需要制度、机制及交通网络的三重保障。具体说,各地应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法规细则,加强执法力度,对阻碍、违规使用应急车辆等行为予以严惩,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同时,交管部门应健全交通应急疏导机制,并在技术层面上协助“让路司机”实现违规免责权,消除大家“让道挨罚”的顾虑;此外,城市交通建设应更具前瞻性,提早规划四通八达的应急道路网络,让救命的车不再堵在“夺命”的路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