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2月1日拍摄的航行中的舟山舰。当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西太平洋某海域组织了舰机联合搜救训练。训练模拟我国地方执法船只在进行正当的海上维权执法过程中,遭到他国舰艇的恶意干扰和碰撞,造成我两名执法人员落水。正在附近巡航的海军舰艇编队接报后,编队指挥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派出舰载直升机进行搜救,引导舰艇前往事发海域进行救援。新华社发(琚振华摄)
信息主导,无声“激战”
大洋深处,浪花飞卷,战舰犁开深蓝的海水,驶向远方。
“发现不明雷达信号!”突然,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划破了眼前的浩瀚与宁静。一场战斗演练就此拉开:判别目标性质、测定目标方位、战斗海图作业……
这是远海编队正在模拟对抗演练。12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舟山”舰作战指挥室,导航、对海、对空、情报等各个战位不断报告最新情况。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标发送到编队指挥所,并以态势图的形式在主显示屏上显示,战场态势一目了然。
记者发现,虽然室内一片忙碌,但各战位井然有序。各类信息和一道道作战指令随着“信息士兵”敲击键盘的无声指挥,迅速传递到各作战单元。透过官兵脸上细密的汗珠和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让人切身感受到这就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战斗。
“战场变了,中军帐也必须跟着变。”东海舰队某支队副参谋长范再军告诉记者:“过去的指挥员,习惯于在图上作业和电话指挥;现在的指挥员,必须习惯于电脑和按键,习惯于运用信息系统指挥打仗。”该支队副支队长毛国杰也深有感触:“现在的训练,必须目不转睛地盯住荧屏。稍不留神,眼睛一眨,键盘响处,一串指令倏忽闪过,是对是错都在里面了。”
从子夜到黎明,全时段的海上演练一刻不停。走进作战指挥室,你听到的常常只有键盘敲击声。“这种悄无声息,才是真正的战斗气息。”陈显国告诉记者,远海作战最核心的就是信息。但在茫茫大洋之上,侦察手段、判别方式、通信渠道这些在近海早已成熟的技术手段在远海往往会成为“软柿子”。我们把演练开展到远海,就是要啃硬骨头,实现“仗在什么环境下打,兵就在什么环境下练”。
“只有通过扎实的训练,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邱延鹏表示,此次远海训练依托指挥信息系统,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手段,优化了战斗力生成模式,提升了体系作战能力。
“头脑风暴”,创新练兵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我们头脑中究竟还存在多少旧思维?如果战争爆发,我们的雷达侦察设备是否能正常探测?信息传递是否还能顺畅?指挥控制是否还能有效?各个作战单元及平台是否还能形成整体合力?……
每一个远海训练科目演习结束后,舰上铃声再度响起,各部门立刻进入复盘讲评。讲评会上,“战场”上各战位的成败得失迅速被“问责”。面对“过去”,审视“现在”,编队官兵正是依托这样的一次次“头脑风暴”,校正练兵方向。
“舟山”舰舰长杨黎明告诉记者,每次训练后必须及时总结,每一个细节、每一组数据,都会详细记录在当天的《航泊日志》和《航海日志》上。记者翻阅发现,日志已经记录得满满当当。“此次远海训练的数据都是下一次远海作战方案的基础,不能有半点差错。”
经过一次次的复盘讲评,编队官兵的头脑都绷紧了弦:自己要尽快实现由基于场地保障向基于环境构设的观念转变,尽快适应新的信息化训练环境。只有这样,压力才能转化为战斗的动力。
其实,“训练—研究—再训练—再研究”是东海舰队本身就在探索的一项训练制度。邱延鹏介绍,每一次出海训练,党委“一班人”都有课题,出海归来,他们又开展检讨式讲评,成绩一笔带过,问题全部摆上台面。3年来,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常委至少参加过3次以上重大任务,平均每人每年出海94天,先后牵头创新了抢先法对潜搜索、复杂电磁环境下驱护舰小编组防空反导等10多种战法。
“正是因为这一制度的实施,这次远海训练也结出硕果:编队加快转变远海训练模式,由事先下发想定变成各群自由对抗,由圈定海区变成扩展海区对抗,由限定时间对抗变成昼夜连续实施……官兵远海作战的现代意识得到迅速提高。”邱延鹏说。
“经历风浪,才能练出精兵。训练的目的就是提升战斗力!”邱延鹏表示,今后我海军这样的远海训练将常态化进行。
编队已然靠岸,海浪依然拍击船舷发出了轰鸣声。深蓝的波涛里,一条清晰的航迹正在向前延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