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弱肉强食”,“突飞猛进”,遇行人不懂礼让
“过斑马线还这么危险,要不是我躲得急就被撞飞了!”12月12日上午8时许,韩先生准备沿国贸桥下的一条斑马线向西穿过,去大北窑西站。突然,一辆黑色奥迪轿车快速闪出,冲他而来。“我吓得往后一闪,车贴着我一下就过去了,如果不是我躲得快,肯定就完了。现在车这么多,没有几辆能避让行人的。”韩先生说。
“我现在都不看斑马线的红绿灯,而是看指挥车辆的红绿灯。”在小庄路口附近上班的小王告诉记者,“直行红灯亮起后感觉行人就应该立马走,但是斑马线上仍要等上几十秒才变成绿灯,这个时候大伙就会成群结队地闯红灯。”
实际上,小王疑惑的“几十秒”红灯时间,是专门用于放行左转弯的车辆。据记者观察,平均每10辆转弯汽车中,就有两辆选择加速。而行人的流动被转弯车辆截断,如果不见缝插针,绿灯又变为红灯,就不得不在马路中间等待下次绿灯了。
国贸桥下,通过半小时的观察,记者也有一份粗略的统计:约30%的司机是在离斑马线很近时,会慢下来等行人通过;而约40%的情况是,车还没让行,行人已经先让开了,然后汽车踩了一脚刹车,又加速过去了。剩下的30%司机,估算着行人速度,没有减速,直接从人缝中穿过。
显然,在斑马线前的这场行人与机动车的较量中,行人处于弱势地位,即便是行人的“阵地”也往往“失守”。水碓路口南的一处斑马线,距离前方红绿灯不足100米。记者发现,这里的车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绿灯时,为了抢绿灯,机动车都是毫不减速地从行人面前疾驶而过;红灯时,几米宽的斑马线又变成了机动车寸步不让的停车场,行人只能在汽车夹缝里钻来钻去。
“除了过往车辆,一些机动三轮车、电瓶车冷不丁儿从人行道后面窜出来,更吓人。”居住在红庙路口西的陈大妈告诉记者,绿灯本来是行人通行的时间,但一些机动三轮车、电瓶车、摩托车也跟着行人走斑马线,丝毫不避让行人。“我们现在走斑马线,不仅要左右环顾汽车,还得留神身后,小心摩托车。”
路权平衡,考验管理者的智慧,也检测参与者的文明
如今,行人与车争抢路权的矛盾加剧。同时,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调查显示,在造成交通秩序混乱原因的多重选择中,59%的人认为是“人车争行”。
“从各地实践来看,交通管理者往往更多考虑机动车的路权,行人和非机动车经常处于弱势。”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刘攀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设定的行人步速为1.1米/秒,实际上,由于车辆的前后夹击,行人要达到这个速度比较难,特别是老年人。
“近年来各地应对交通安全投入很大,招数层出不穷,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上海工程科技大学钱宇彬教授说,比如,各地积极拓宽道路架设立体交通,加快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建设,但是,它们的使用率并不高,路面上的人、车混杂大量存在。
“之所以如此,与行人交通意识不强、政府引导不到位有关,但本质上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理念。”钱宇彬说,各地在拓宽道路架设立体交通的同时,应注重现有道路资源的盘活。比如,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的密度是否合理,信号灯长度是否超过交通流量要求,立交桥和环路上下出口距离是否合适,不同交通设施之间的配备是否恰当……这些都需要在最初的道路规划阶段考虑清楚。
如何平衡路权,考验管理者的智慧,也检测参与者的文明。“安全礼让一小步,文明前进一大步。对于一些不避让行人的司机,应继续坚持从严管理,开展严肃行车纪律的专项整治行动,使他们树立文明礼让的安全意识。”钱宇彬说,当然,有些事故是行人交通违法造成的。因此,行人也必须增强交通法规意识,不可乱穿马路、违反交通标志自行其道。
张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