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12月19日电 “有地方住,心里舒坦了,最起码不再担心住宿的问题。”18日晚,已经是第五天在免费宿舍住宿的农民工黄跃民,迎着节能灯的照射,坐在床边靠着被褥,正津津有味地翻阅着报纸,回想起上次在安静的室内读报纸的情景,已经是7个月前了。
黄跃民所住的宿舍,是郑州二七区民政局设立的临时救助站,由一家培训学校改造而成,从本月14日开始启用,共上下3层,36个房间,150张床位,小房间可以放置6张床铺,大房间有10张床铺,每个房间都有设有壁挂空调、风扇、一张桌子,还配有脸盆、毛巾、茶杯。
今年40岁的黄跃民,是河南临颍大郭乡村民,虽然长年在外奔波打工,但身上依然透着一股书生气。
黄跃民告诉记者,自己在外打工已有10个年头,前些年一直在新疆做电焊工,每年可以挣个3万元钱,这两年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去年年底回来后,就一直在老家附近找些零活,家里的3亩田地交给媳妇打理,他出来挣两个女儿的学费和老父亲的医药费。
“前些天都在火车站售票厅找个角落睡,有暖气还可以避风。”这个月初刚来郑州找活的黄跃民,担心做长工一时半会拿不到工钱,到现在还没接到一个满意的活,没有挣到钱就更舍不得花钱,每晚将就着随便找个地方睡。
“长时间睡在街头,不仅影响市容,对身体也肯定有影响。”睡在黄跃民对铺57岁赵相周插话说,打工出来带的被子不多,就是冬天也是一个铺的、一个盖的,再冷也只能裹着睡,“现在从地上改睡到床上了,多带劲。”
这时,赵相周上铺的小伙儿丁建华也接上话茬“不但有床睡,还有厕所了,老是在路边找厕所多不好意思啊。”说完,丁建华低头笑了起来。
现在,住到免费宿舍的黄跃民是真真正正松了一口气,白天可以安心找工,“怎么说也得挣点钱才能回家过年。”黄跃民给自己设立目标。
二七区民政局副局长苏连成告诉记者,这次设立的救助站主要解决郑州火车站周边地区的务工人员、流浪乞讨人员、拾荒人员的住宿问题。在救助站的住宿的10天内,如果工人还没找到工作,救助站工作人员会对其想法进行分流。
为了了解来此住宿工人的身体状况,避免传染病的发生,每个工人在登记时还会由医护人员做个简单的体检。
苏连成透露,通过这几天的运行,救助站基本已经解决了火车站周围工人的住宿问题,但登记时还会遇到一些难题,一些工人没有身份证件,不知其家庭住址,甚至出现家庭住址填报不正确问题,这对他们对工人的工作分流、送返家乡,包括对救助站的管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这样的临时救助站今后可能还会越来越多。”苏连成说,根据救助站运行情况,如果工友都表示满意,下一步还会考虑在务工人员比较多的地方,结合劳务市场,配合开展救助工作。
当晚11时许,采访结束记者临走时,翻看救助站一楼登记室登记记录,显示住宿人员已经逾百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