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部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2》在北京发布。蓝皮书主张,将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公款出国境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述职述纪、干部考察、经济责任审计等的重要内容,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实行领导干部“三公”支出终身责任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反腐倡廉建设课题组”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对8个省(区、市)实施了重点实地调研,并在全国东西南北中14个省(区、市)组织开展了2011-2012年“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社会评价”问卷调查。
针对如何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课题组专家学者提出如下思考与主张:
——科学规制“一把手”权力
按照决策科学民主、执行规范透明、监督独立有效的基本思路,扩大党代会和全委会的决策权,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以及重要干部任免提交全委会票决,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功能,防止“一把手”决策失误、用权失范。
切实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密集领域的监督。进一步发挥巡视制度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不直接分管资金配置、干部任免等具体事务,实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向上级纪委全委会公开述职述廉,并接受质询。
——加强制度的有效供给
在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同时,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和配套。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基础,强化岗位行为约束制度,完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明确礼贿界限,对党员干部收受礼品礼金行为实行有效治理,加强制度廉洁性评估审查,防止制度设计者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小集团”利益合法化。
——用“刚性”制度推动领导干部为群众服务
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考核办法,务实制定干部服务群众的指标,每年安排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社区及有关其他单位参加社会公益劳动。领导干部每年保证到基层及联系点工作一段时间。鼓励优秀年轻党员到基层一线工作,领导机关新入职公务员须从基层表现优秀的公务员中公开择优选用。
此外,要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规范基层执法行为,下力气治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建立遏制“三公”奢侈浪费现象的长效机制
开展联合督察行动,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三公”奢侈浪费行为。细化“三公”预算和执行并持续公开,进一步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察的作用。将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公款出国境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述职述纪、干部考察、经济责任审计等的重要内容,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实行领导干部“三公”支出终身责任制。
——用力防治社会领域的腐败
着力整治社会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廉洁因素和社会满意度调查作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新闻、体育等领域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收入分配改革。
课题组主张,着力解决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厉打击中介机构的腐败行为。完善相关职业规范和监督制约机制,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防治腐败的有效办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