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降雪难阻雾霾天。图为12月12日降雪后,雾霾笼罩的西直门桥。 新华社记者 何俊昌摄
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颜明,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带着5岁的孩子出门转转。可是12月14日周五晚上,当他上网查看了空气质量预报后,立即打消了第二天带孩子去公园的念头。预报显示,周末的空气质量很不好。“污染厉害的时候,还是呆在家里吧。我可不想让孩子出去变成‘吸尘器’。”
颜明关注的空气质量预报,在北京已经开展了11年,明年元旦这一预报即将变脸,预报内容会有很大改变。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北京等地将开始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预报和日报针对的主要污染物由“老三项”增加至六项,其中包括社会广泛关注的PM2.5,同时部分污染物的限值将加严。
空气质量指数更贴近公众感受
目前,北京对外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报,将全市分为城六区、西北部、东北部、东南部、西南部5个区域,分别预报未来24小时的“首要污染物”和“空气污染指数”。
记者从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了解到,明年元旦开始,空气质量预报依然会采取分5个区域预报的形式,但纳入预报内容的首要污染物,将在现有的PM10(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基础上,新增加3项污染物:PM2.5、一氧化碳、臭氧。实际上,从这个月开始,该中心在预报业务里,已增加了3项新污染物情况的内部会商。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邱启鸿说,明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可能出现几项污染物并列为首要污染物的情况。按旧标准开展的预报和日报,必须从“老三项”污染物中,选出一个分指数最高的,作为首要污染物。但明年元旦开始,如果几项污染物的分指数并列最高,那么这几项污染物同时都是首要污染物。
“不过,PM2.5无疑将是‘罪魁祸首’。据北京市环保部门初步测算,北京超过一半时间,首要污染物都将是PM2.5。在明年的空气质量预报中,PM2.5将会频繁现身。”邱启鸿强调。
此外,目前空气质量预报及日报中的“空气污染指数”,将会调整为“空气质量指数”,分级和各级名称也有较大变化。空气污染指数分为七个级别:优、良、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中度重污染与重度污染。其中三级天被细分为轻微污染与轻度污染,四级天被细分为中度污染、中度重污染,增加了公众理解的难度。
和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同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则将空气质量指数分为六级,其中,中度污染(四级),指数为151—200;重度污染(五级),指数为201—300;严重污染,指数大于300。
据环保部门初步测算,按照新的分级标准,明年北京的“蓝天”(一级和二级天)数量将大幅度下降。但这并不表示明年空气质量水平本身有明显变化,而是由于新标准加严,对空气质量的评价发生了明显变化。邱启鸿认为,“按新标准作出的预报,更符合实际状况,更贴近市民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公众像看天气预报一样,根据空气质量预报来趋利避害,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12月14日,北京市发布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预计会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将发布空气质量预警,及时启动应急机制,以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根据重污染级别,分级实行重点排放源限产限排、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业、机动车限行等应急措施,向公众提出防护措施建议。
预报指标增多,预报难度加大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副所长张小玲说,北京是一座人口众多、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的特大型城市。复杂的下垫面特征和特殊地形、城市热岛效应、汽车尾气排放等,对北京市空气质量造成了巨大影响。
张小玲介绍,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隅,总面积约为1.68万平方公里,山地约占62%,平原约占38%。北京地处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带,北依军都山,西靠太行山北尾,东北系燕山余支,东、南接冀北平原,呈三面群山环抱之势,西、北、东北方向三座主峰海拔达2100—2300米,构成一道弧形天然屏障。中部、东南部是山前平原,向渤海湾平缓过渡,海拔约100—10米,形成一个背山面海的特殊地形。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分布,加大了北京市的空气质量预报难度。
张小玲说,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发展和污染治理措施不断实施,一些一次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如二氧化硫浓度,但同时二次污染物(如臭氧、一部分PM2.5)成为空气污染治理的难点,也成为空气质量预报的重点和难点。北京市区人口密集、交通污染严重、各类污染源排放强度大,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转化、传输和沉降均受到气象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而气象条件、大气层结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明显,对准确预报污染物的日变化、区域分布带来很大的挑战。
“明年空气质量预报的指标增多了,预报面临很多新的难题。”邱启鸿表示,有的新指标监测历史短,对其污染规律掌握得不像老污染物那样详细。例如对PM2.5,北京全面监测时间还很短,而且PM2.5中包含从污染源直接排放出来的一次污染物,也包含在空气中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成分复杂。针对新污染物需要建立新的预报方法,不像原来那么完善。另外,很多污染源方面的情况,目前掌握得不详细。
气象环保携手,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
“空气质量受污染源排放、天气变化情况等诸多因素影响。”北京市气象台工程师郭锐说,“提高精细化天气预报准确率、掌握污染物排放及传输规律、探究空气污染和天气气候的相互影响关系,是提升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的关键。”
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季崇萍表示,在开展空气质量预报的11年历史中,北京市气象局与北京市环保局进行了多渠道、全方位的合作,如已建立了天气实况、预报与环境监测资料的共享机制、每日定时联合会商、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等。
据季崇萍介绍,未来气象部门将与环保部门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进一步完善日常工作合作机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增加联合会商频次,适当调整、细化空气质量预报产品;在《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和北京市气象局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合作,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以PM2.5的预报和重污染日预警为重点,开展相关研究;加强重污染日形成的气象条件机理研究,研究重污染客观预报方法。
13日下午3点,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自动监测室的预报人员照例集中在一起,开始会商未来3天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得到初步预报意见后,主班董欣和北京市气象台专家再次会商,气象专家重点从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双方共同确认预报结论:16日冷空气到来之前,大气扩散条件不会明显改善。很快,他们的预报结论出现在网络、手机、电视、广播上。
“我们正处在大考前的冲刺阶段,压力比较大。”邱启鸿对记者说,“我们将加快各项准备工作,环保和气象部门也将紧密合作,使按照新标准进行的空气质量预报,从明年元旦开始按时运转起来,顺利实现业务化。但预报的难度确实比较大,做到尽善尽美还有个过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