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父母渐渐老去不经意间错过孩子成长,孩子学会走路喊人时你都不在场;忽略爱人感受,让她在孤独中辗转难眠……连日来,记者访问到多名“为了这个家”忙忙碌碌的人们,发现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正成为长沙都市生活中的一项奢侈品——
漫画何朝霞
很多次,你深夜回家,孩子已经睡着。桌上摆着一副残棋,他一直在等你回来陪他玩。早上,你还在补觉时,他早已去了学校……直到你忽然发现,已经很多天没听到他的声音,没抱过他了。
有时候,你觉得该给老家的父母打个电话。不巧又来了工作电话,你心想,明天再打吧。第二天,你又有很多安排……直到一个月后,母亲打来电话:“你很久没往家里打电话了,你爸念叨呢。”“嗯嗯,呵呵,知道了。”接到电话也只是这样子来回答。
每一天,你在外面的世界耗尽耐心与热情,身心俱疲回到家中,用敷衍和不耐烦对待爱人……直到有一天,你们连吵架的兴趣都提不起来。
步入中年的你,是社会的中坚,家庭的支柱。你总是很忙,努力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却忽略了,他们最缺的,其实是你的陪伴,你成了“失陪族”。
连日来,记者采访到这样一些失陪者的故事。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故事,请拨打本报热线96333或发微博@长沙晚报告诉我们,让大家一起分享。
失陪故事
他们的选择和无奈
故事1
“分居”太久,回家看到父亲不好意思
“长沙的街头阴雨纷纷,冷得沁骨。听说老家下雪了,忽然好想回去。”34岁的牧西(化名)是个“孤家寡人”,父母“留守”河南老家,妻子和儿子远在国外。上个月,从国外探亲回来后,他忽然有一种想回老家的冲动。“也许是和儿子的分离,让我体会到作为父母的那份牵挂和不舍吧。”牧西自我分析。
从上大学,到毕业参加工作,他已经在长沙生活了16年。每年回一次老家成了理所应当的规律,因为父母难舍乡情,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异地分居。“不知道是不是与从上学时寄宿生活有关,高中每周回家一次,大学每学期一次,毕业后每年一次,习惯了分离,觉得这样才是独立。”
他算了一下,每年能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到7天,近10多年来,自己陪伴父亲的时间竟然不到100天!“因为太久没有在一起生活,回老家时,看到父亲甚至有点不好意思。”而老人看到子女回家,看到孙子回来,那份高兴就别提了。结果,每年就盼着过年那一天,但往往是,“年还没过完,人又走了。”
去年,他把父亲接来长沙住了一段时间。父亲很不适应,离开之前说,“在孙子结婚前,再也不想来了。”母亲曾在长沙帮他照顾儿子几个月,除了每天接送孩子上学,买菜做饭,也很少出门,没有其他生活圈子。“虽说现在通讯很方便,也不太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只是想起时才会打,虽说他们只要知道你好就行,其实还是想看看人的。”牧西一直对父母心有歉疚。
牧西的老乡王涛也面临同样的情况,他和岳父岳母一起住在长沙。父母也来长沙住过一段时间,不习惯,只能每年春节回一次老家看望父母。
调查数据
近日,记者针对“失陪”现象在长沙的白领人群中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00人中,70%的人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同时70%的人每年陪伴父母的时间只有1周左右。
故事2
女儿出生3个月,见了爸爸两面
对刚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80后小宇来说,最艰难的时期即将过去。明年,他就能把女儿和父母从邵阳老家接到长沙生活。“当初买130平方米的大房子,就是为了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小宇今年31岁,在长沙一个网站做论坛管理员,3岁的女儿在老家读幼儿园。
女儿出生前,他和妻子曾是“北漂”族。2009年,孩子在邵阳老家出生,小宇从北京赶回去,“女儿出生3天后,我就回北京了。3个月后,才在新疆见到孩子第二面。当时就下决心不北漂了,辞职去了岳母家。”小宇的妻子是新疆人,两人都是硕士毕业。2010年,他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和妻子一起南下长沙。
“刚来长沙那会最艰难,我妻子还没找到工作,只能暂时做兼职。”两个人勤俭节约,奋斗了一年多,终于在长沙买了房子。两个人每天都很忙,早上七八时出门,晚上9时进家门。“下半年我就陪妻子逛了两次街,家里灯坏了半年,都没时间去修。”
因此女儿一直放在老家由父母带,每年只有五一、十一、春节等假期能团聚。孩子学走路时,他不在身边,孩子学会喊“爸爸”时他不在眼前,“其实孩子最先学会的是喊‘奶奶’,这让我老婆一直很心酸。”错过这些时刻,小宇说:“有些遗憾,但我们的父辈很多也是这么过来的,都是人生的成长经历。”他还是希望,“如果能天天看看她就好。”
调查数据
接受记者调查的人群中,20%的人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到2小时,42%的人没能在孩子第一天上学时去接送,其中22%的家庭是由老人接送孩子上学。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