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众智
瞄准战场攻坚克难
创新,需要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黄长强深知,要实现重点突破、持续创新,不光要自身硬,还要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塑造一支敢于担当、心无旁骛、潜心钻研,能够长期开展研究的科研攻关团队。
黄长强和他的团队仅有十几个人,但他们在空军转型建设,在军事斗争准备,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中,唱主角、担大任,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杜海文教授,赵辉教授,曹林平教授……这一长串的名字,都不是等闲之辈。就是这些被黄长强认为不仅是干将、也是帅才的“人尖子”聚集在一起,十几年如一日,不显山、不露水,踏实做事,为科研攻关倾注了汗水、智慧和心血。
黄长强的团队为什么18年团结奋进愈干愈强?团队的成员心里很明白,因为有一种“协作、忧患、激情、超越”的团队精神。黄长强是这个团队的灵魂,他以事业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提倡快乐科研,把一个团队搞得生龙活虎,让大家亲身感到:在这个团队中有事业干、能干事、能成事。
黄长强的团队为什么能18年持续发展硕果累累?学院的领导这样评价,黄长强团队始终明确一个方向,时时适应装备发展需求,能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用好昨天的成果搞好成果推广,把握今天的机会进行科研攻关,瞄准明天的战场做好预先研究,一条创新链条上的三块链板紧密结合、滚动发展。
黄长强的团队为什么能18年走出一条新型创新之路?部队与协作单位的同志最有发言权,黄长强目光前瞻而有独到之处,总能与上级机关不谋而合、与协作单位密切配合,事事能抓到点子上,件件能落到实处。协作单位的同行很清楚,黄长强在他的团队之外,又打造了一个有国防科研生产单位、部队院校和地方企业为支撑的方向多元、实力顶尖的科研协作团队,这使得每次重大创新攻关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其中原因有一条,团队掌握了核心技术。
风清气正
营造和谐奋进环境
这么多年来,黄长强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和年轻同事们一起奋斗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其科研团队也因此紧紧拧成一股绳,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成功后的黄长强教授还是一如既往的谦虚和低调,他更多的把功劳归结给他的团队。
“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我的今天”,他团队里的成员大都跟黄长强教授多年,打心眼里佩服黄教授的能力和为人。在他们眼里,黄教授已经成为了他们最信任的人。有技术上的问题,黄教授都热心进行讲解。谁家里有点什么事,黄教授都把它当成自家的事尽心尽力。正是这种和谐的内部关系,促使这个团队一起攻坚克难,成为一只过硬的队伍,顺利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
这就是黄长强成功的秘诀,也是黄长强团队早已形成的共识。
同时,黄长强团队从多方面激发人才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用正确的导向及和谐的氛围鼓舞士气、凝聚人心:
——建立以人为本、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在对年轻人才严格要求,培养严细慎实作风的同时,允许他们犯错误,既鼓励创新又宽容失败。对贡献突出的科技骨干实行政治待遇、荣誉奖励、推举专家、培训深造、职称评聘“五优先”。
——将新老成员结成帮扶对子,在学习和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传递爱国敬业的接力棒。“组合拳”式的引导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了不计名利、矢志国防、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理想信念。
此外,团队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暖人心田:有人住院,领导亲自探望病情;外场科研攻关,安排专人帮助家属解决实际困难;逢年过节,统一置办礼物的同时团队还会不定期组织各种文娱活动邀请家属参加。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