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质疑天灾之外存在人祸因素
专家组公布灾害4个成因否认与采矿有关
山体滑坡系连续雨雪天气引发
山体滑坡范围已拉起了警戒线。记者陶冉摄
山腰间的寺庙受损不大。记者陶冉摄
高坡村山体滑坡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迅速派出专家组,对滑坡区域及周边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地质专家详细分析了灾害的4个原因,称滑坡系连续雨雪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并与彝良地震有关。而在村民看来,天灾之外还存在人祸因素,即与附近高坡煤矿采矿有关。专家组对此否认称,灾害与采矿没有直接关系。
□质疑
多年采矿造成山体裂缝
昨天,高坡村村民们表示,事发前几天并没有任何征兆会发生滑坡。但他们提到,滑坡山顶有一个裂缝,有村民放牛时黄牛走失,后来发现是掉到这个裂缝里爬不上来。
据村民介绍,大约3年前,他们就发现了这条大缝隙,而以前并没有见过,发现时裂缝只有10多厘米宽,慢慢地裂缝越来越大,达到一两米宽,几十米长。裂缝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也没有人将此事上报相关部门。但他们不约而同提到,山体背后有人开矿采煤,至少有10年以上的采矿历史。“山下早就成采空区了,裂缝是采矿造成的。”
村民的关注焦点集中到距离事发地仅有3公里之遥的高坡煤矿。据了解,在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11月11日发布的《关于切实抓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高瓦斯矿井名单中,高坡煤矿赫然在列。
据当地人士透露,高坡煤矿采取地下开采的方式挖煤。“没有人知道地下采矿的范围是否波及了那座山,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最终造成山体滑坡的原因。”该煤矿前任合伙人赵学生也有此疑问。
赵学生说,在其正式加盟前,高坡煤矿远远谈不上正规,只不过是“几个合并的小煤洞”。正式入股后,赵学生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对煤矿的巷道、风道和安全设施进行了改造。而对于地下开采是否会掏空山体,赵学生表示,在其负责的一年中,高坡煤矿的地下采矿属于平洞开采而非深度开采,采煤巷道也仅仅只有数百米长,不足以影响到3公里外的赵家沟。
高坡煤矿一名王姓负责人承认煤矿迄今仍采取地下开采的模式,但坚称“不可能对地质结构造成影响”。“我们有依据证明我们的开采方向与赵家沟所在的位置是完全相反的”。对于记者进一步的追问,他以不方便接听为由挂断电话。
瓦斯爆炸导致泥流喷涌
昨天,村民王彩志(遇难者)的女儿王发仙说,事发时她在家中,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后,她出门来看,只见山顶的泥流冲到天上砸了下来。
王发仙说,她看到,空中腾起黑色的烟。多位村民向记者表示,泥流下滑吞没房屋时,他们看到山体上空腾起黑烟,他们认为,山体下面是煤矿采空区,巨响应是瓦斯爆炸的声音,而黑烟则是瓦斯爆炸造成的。村民曾奎也说,当天他刚刚走出村子,突然就听见远处山上传来一阵闷闷的声响,就像是从地底下发出来的那种声音,有点像什么东西在地底下爆炸的感觉。
村民们认为能佐证他们说法的是,山体发生滑坡,山腰的寺庙却“安然无恙”。在他们看来,泥流不是直接滚下来的,是爆炸喷起来的,所以泥流坠落时相当于越过了寺庙的位置。
昨天,记者现场看到,山腰上确实有一排房子,村民称就是寺庙。其上方和下方均有泥流下滑迹象,相比山脚下被泥流吞没的房屋,该建筑受到的损失非常小。
往年曾下过更大的雨雪
村民们承认,在事发前几天,当地确实有雨夹雪天气,但他们认为影响不大。“跟往年没有啥区别。往年有下得更大的,也没出现过滑坡。”
此外,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去年9月份的彝良地震,山体都没有出现垮塌或者土石脱落的情况。
对于雨雪天气和地震导致滑坡的说法,很多村民表示不赞同。
□调查公布
连续雨雪引发滑坡
昨天下午,云南昭通镇雄县召开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姜兴武说:第一,滑坡区位于斜坡上段,地形坡度约35°—50°,地形条件不利于斜坡的稳定,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滑移空间。第二,滑坡区地层为第四纪残坡积黏性土夹碎块石,土体结构松散,厚度大,自身稳定性差,是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第三,近一个月来,该区出现连续雨雪天气,滑坡区土体受渗透浸润,土体呈饱和状态,自身重量增加,同时降低土体的内聚力,在重力作用下,导致滑坡发生。第四,彝良“9·07”地震对该滑坡形成有一定影响。
与采矿无直接关系
针对镇雄山体滑坡与煤矿开采有关的传言,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表示,经查证:此次山体滑坡区唯一的煤矿为高坡煤矿,矿区边界距滑坡直线距离500m。根据现场调查及滑坡成因分析,没有发现此次滑坡与采矿活动有直接关系。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差是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连续的雨雪天气是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发因素,因此,该滑坡灾害为云南省冬季因连续雨雪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
□对话
每个生命流逝都令人心痛
记者:冬天发生地质灾害有什么教训或启示?
徐绍史(国土资源部部长):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强调继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建设,推进落实防治机构、人员和经费,扎实开展调查评价,落实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防治措施。
每一个生命都是无价的,每一个生命流逝都令人心痛。这次灾害再次提醒我们,地质灾害防治没有非汛期,各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地震灾区和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要时刻绷紧地质灾害防治的弦,层层严格落实责任。要做好地质灾害的再排查、勤巡查、常检查,围绕村组、乡镇、县市、公路、铁路、流域开展排查巡查检查。对发现的隐患点要及时纳入群测群防或专业监测体系。要加强临灾避险,凡是地质灾害隐患点,遇到极端气象或成灾迹象,都要及时组织群众避险,每一个人的生命都重于泰山,地灾防治是全天候的,不容丝毫懈怠。
□记者手记
官方公布应有更多细节
据媒体此前报道,高坡村的山体滑坡,并未列入当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也从来没有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对此,官方调查组并没有给予详尽解释。而现实却是,在连续雨雪天气之后出现的是巨大的滑坡体。那么,此前是基于哪些根据和判断而未将高坡村列入隐患点呢?
在去往高坡村的路上,记者注意到,煤场在镇雄县比比皆是。事实也是如此,煤炭产业是镇雄县的经济支柱。
对于采矿引发滑坡的质疑,专家组的说法在灾后不到两天迅即发布,称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快速回应值得肯定,但如此结论颇显含糊,并没有支撑结论的调查细节,诸如地下采矿范围是否未触及滑坡山体,采矿是否影响到山体结构等等。此外,没有直接关系,是否存在可能的间接关系,官方回应也未明确表达。支撑结论的,应该有更多让人信服的理由。否则,村民质疑的人祸因素仍旧会口耳相传。
灾难面前,我们应杜绝一切人祸因素。若没有,公众期待看到详尽报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