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9时34分,北京天安门广场被雾霾笼罩。新华社发(杨乐 摄)
新华网记者 曹滢 陈元 李莹 韩元俊
从1月10日晚22时3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到13日10时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2013年第一场大雾笼罩在北京上空,久久不愿散去。截至14日中午13时,大雾持续时间已超过87小时。
不止是北京,连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都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人们从中获得哪些反思和警示?新华网记者在互联网上和现实生活中进行了多方采访和追问。
市民:要不要开窗?
一夜梦魇。毛毛摸索着找到手机,时间显示2013年1月13日周日,早上7点。起身开窗,屋外朦朦胧胧,什么也看不清楚。
毛毛对着窗外深吸一口气,再吐气,身体不由打了个哆嗦。这正是北京冬天一日中最冷的时候,给窗户留下一条缝,毛毛快速躺进被窝,但睡意全无。
毛毛有定时开窗透风的习惯,夏天甚至整晚开着窗。对毛毛来说,租住在这个仅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台电脑桌的房间,如果不开窗,她会有一种窒息感,“这是个寸土寸金的城市,幸好空气不要钱,也不分三环内三环外。”
但这些天持续笼罩京城的雾霾,让毛毛不禁为了“开窗”而纠结。开还是不开?是屋里的空气好些还是屋外的空气好些?
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从东北到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在这场遍及全国的雾霾中,北京污染尤甚。11日上午8时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无论城区、郊区还是交通环境评价点,其代表的全部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指数达到340到446之间,属六级严重污染。
12日,雾霾持续。
13日,雾霾不散。
14日上午,北京空气质量持续重度污染。北京市气象局当日8时50分发布霾橙色预警,预计白天仍维持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
雾霾不散,毛毛已经连续三个晚上睡前没有开窗通风,结果就是整夜做恶梦,“总梦到有人掐我脖子。”
毛毛把自己的遭遇告诉好朋友艾利,得到的评价是:“自己吓自己,典型的心理作用,开窗了还能把你毒死!”
艾利在一家美发店担任设计总监,别人休息的时候正好是他最忙的时候,但这个周末却例外,客人比平时要少,好几位电话预约的客户都没有过来,说是天气不好不出门。“希望雾霾尽快过去,不然生意受的影响就大了。”艾利说。
针对屋内要不要开窗的问题,武警总医院呼吸内科医师贾静认为,雾霾颗粒本身可能携带病原体,如果进入气管很容易产生呼吸道感染。家里应避免开窗通风,注意保暖。能减少外出就要尽量减少,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如果必须外出要戴口罩,避免在室外长时间交谈或打电话。
网店店主: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如果可以,宁愿少卖一些口罩
在发型师艾利生意清淡时,家住上海的周先生经营的口罩网上专营店生意却“火到爆”。
“从10号开始,每天的订单都上万,”电话那头,周先生一边指挥着小二下单装货发货,一边和记者分析,“一是来自北京的买家比较多,听说这几天北京污染特别严重,二是批量购买的人比较多。”
擅长经营的周先生还顺势推出了网购套餐,包括“情侣套装”“超值孝敬父母7件套”“家庭套装”等,“口罩单价不高,成批购买可以省运费,用来送亲友既实惠又贴心。”
当雾霾裹挟着众多直径不等的颗粒物侵袭各大城市时,诸如防PM2.5口罩、空气净化剂、“宅家”、“银耳雪梨化尘润肺汤”等成为众多人与污染抗争的直接“武器”。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天,形似防毒面具的“N95口罩”在淘宝网成交指数已激增10倍。一些家电卖场的空气净化器销量也十分可观。功能新、价格昂贵,特别是标明“对抗PM2.5”的净化器格外受青睐。此外,一些车内、桌上型的空气净化装置也持续热销。
店里生意好,周先生却高兴不起来,理由很简单,在多个城市不堪持续污染之重时,上海环境保护局官方微博“上海环境”发布的数据显示,12日10时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02,轻度污染,17时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63,中度污染。在此之前,1月8日上海即迎来了2013年以来的首个中度污染日,持续的灰蒙蒙让代表空气质量指数的空气宝宝“哭”了将近一天。
“人总不能时时活在口罩之下,我们需要的是洁净的、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气,如果可以,我宁愿少卖一些口罩。”周先生说道。
针对口罩热销现象,专业人士给出了建议。北京市朝阳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鸿说,因为雾气中没有风,病毒、细菌沉于低空很难吹散,选择口罩时,不要使用密封较差的棉质口罩。对于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或者专门防护PM2.5时可以使用医用N95口罩或者医院外科使用的一次性口罩,尤其是综合性空气污染时,空气中不止有PM2.5,还含有水气等污染物,可以使用的外科使用一次性口罩,尤其对患有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使用这种口罩可能更舒服。
1月13日,患者在北京儿童医院专门开辟的临时输液区输液。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呼吸科医生:连续8小时接诊顾不上喝水
在中国解放军医院一楼急诊科输液室,戴着口罩的彭先生不停咳嗽,在急诊科走廊四处寻找可以输液的空位。“几天前就有点感冒,这两天浑身疼又发烧,室内外温差大空气又不好,在外边喘不开气,鼻子里都黑黑的,真难受。”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护士告诉记者,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加上持续几天的雾霾天气,近两日到医院急诊看病的患者增多,1月13日接诊的500名左右患者中,大部分都是呼吸道疾病患者。
与解放军总医院近乎相同的场景是,1月13日下午,在武警总医院呼吸科内科诊室,呼吸科主治医师贾静正忙着为陆续来就诊的患者开药。在呼吸科门诊诊室外,十几位患者正焦急等待,有的患者干脆站在诊室门口来回往诊室里探,“这两天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明显增多,原来感冒的患者中,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30-40%,但近几日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已经占到50%。”
患者多,贾静忙得连水喝不上,“从早上7点到现在下午3点多没喝一口水,看了100多位患者,基本都是呼吸道感染。”
1月13日,记者走访北京市几家医院了解到,进入冬季以来,各个医院呼吸道疾病明显增多,持续地雾霾天气,也导致医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稍有增加。
北京市儿童医院宣传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1月5至1月11日医院数据统计,北京市儿童医院门诊量最高峰曾达到9000多人次,呼吸道感染占到内科病人的50%。
在北京市儿童医院门诊楼前,前来就诊的患者大都戴着口罩,门诊楼二楼普通内科门诊分诊台前挤满了带孩子看病的家长,由于人多嘈杂,分诊台的护士一遍遍不停告知患者先找座位坐下,不要都挤在分诊台。
二楼普通内科20个分诊室前各排着6至7位等待看病的患者,不少孩子在家长的怀里不停地咳着。北京市儿童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冯雪莉介绍,前来就诊孩子中大都是患有呼吸道感染方面疾病。在二楼雾化室,15位家长戴着孩子排队等着做雾化治疗,护士告诉记者:“今天来做雾化的孩子已经达到了900多,人太多,特忙。”
北京市儿童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冯雪莉告诉记者:“近两日的雾霾天气也导致呼吸道感染方面的患者稍有增加,孩子们在雾霾天应尽量减少外出。”
的哥:都说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却不愿放弃自己开车出门
持续的雾霾天气对交通出行有什么影响?这个周末人们的出行有没有收到影响?12日,记者跟随邻居出租车司机赵师傅出车,体验“雾霾中交通”。
12日早8点,赵师傅从北京三元桥接班,沿着东三环由北向南开始“扫活”,起初大雾还不是十分明显,但是越往南开,大雾越浓。在劲松附近,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小伙子突然从路边冲到马路中间拦住了赵师傅的车,吓赵师傅一跳。
“去亦庄!”小伙子着急地说,“站在路边伸手打车出租车司机根本看不见,已经过去好几辆了都没停,我等不及了!”
本来为小伙子的鲁莽而生气的赵师傅一听解释,也就不说什么了。
通常情况下,周末的早晨,三环路的交通应该很通畅,至少不至于拥堵,可是那天车根本跑不起来,车辆走走停停,赵师傅也手脚忙个不停,刚踩一脚油门就赶紧刹车。“都是大雾闹的,能见度只有三五十米,哪敢跟的太近,要是追尾就耽误事了。”赵师傅也忍不住地抱怨。
在南四环附近,车辆开始拥堵,可是拥堵到底有多远,前方出现了什么情况却不知道,因为不管是朝车前还是车尾看,都只能看到三五十米内或红或黄的车灯被浓雾冲淡、消散。
在经历的半个小时左右的一步三挪之后,出租车驶出拥堵路段,赵师傅才发现前面发生了车祸,3辆车连续追尾,中间的那辆车后备箱盖被撞的变形翘起。
等车进入亦庄开发区,赵师傅和乘车的小伙子都懵了,车窗外雾蒙蒙地一片,路牌以及高楼都看不清楚。找不到可以参考的标志性建筑,两个人又是打电话,又是问路人,转了两圈才找到目的地。下车一打表,打车费77元,耗时1小时40分钟。在正常情况下,打车从劲松到亦庄只要35元左右,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
“要不是要交份钱,今天我才不会出车。”赵师傅说,一般在早晨呼吸新鲜空气会有一种凉丝丝的感觉,可是这种天气里呼吸车外空气总感觉要窒息一样,空调都不敢用外循环。赵师傅说,“这可能也是心理作用,但是那玩意儿(指空气中的小颗粒儿)能粘在肺上,一辈子都弄不掉啊。”
不过赵师傅还说了一个不愿意出车的原因:不管什么原因造成拥堵车就跑不起来,车跑不起来效率就低,效率低意味着收入就少,可是交给出租车公司的份钱是不会减少的。“正常情况下我一个小时拉活儿能挣七八十元,堵车只能挣三四十元,又耗油又费时,堵着堵着就把我一天的收入耗没了。”
这一天下来,赵师傅亲眼看到了五六七严重追尾事故,小剐小蹭就更多了。除了受交通事故影响造成的拥堵之外,高速公路受大雾影响封闭,北京南苑机场12日下午取消了所有的进出港航班。12日晚高峰来临时,拥堵越来越严重。北京市交通委18时发布的路况信息显示,交通指数已经上升至6.0,整个四环内严重拥堵。
“都说汽车尾气污染严重,谁又都不愿放弃自己开车出门。”18时30分,赵师傅的车堵在西二环主路上动弹不得,眼前是昏黄的雾气,隐约闪烁的红色车灯几乎连成一条线,延伸到不远处便消失了。“不过谁家没个事呢?出门看病、吃饭,比起自驾车来,公共交通还是太不方便。”
13日,出行人数有所减少,道路拥堵情况下降。交通委发布的信息显示,16时40分全路网基本畅通,交通指数3.2;17时25分,交通指数下降至2.9。但到了14日周一早高峰时段,全路网交通指数达7.6,而一周前的1月7日,早高峰同时段交通指数为5.0。
1月13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街头,人们在浓雾中骑行。新华社发(司伟 摄)
环保专家:雾霾与城市管理有关,也与每个人有关
截至14日,北京已连续4天空气质量六级污染。这是北京遭遇今年首次空气重污染,也是北京今年正式开始实施国家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并颁布执行《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以来面临的第一次考验。
11日11时44分,北京环保局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1月10日我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按照预报结果,我市及时实施相应应急方案。”这是北京首次实施“重度污染日应急措施”。此后,北京市于13日首次启动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相关措施包括发布提醒信息,建议公众共同开展污染减排尽量公交出行等。
据公开报道显示,截至13日15时,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共出动执法人员594人次,检查车辆2.6万余辆次,检查重点单位250余家,处罚超标车辆140余辆。除在主要干道和进京路口开展遥测、路检和夜查外,还对主要用车大户和施工工地开展了入户检查。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在上海等城市也即将发布实施。上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近期表示,“上海已在着手制定高污染应急方案,在严重污染情况下启动预警措施,如针对某些高污染行业进行有计划的调整。”《广州市2012-2016年空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近日正式印发实施,其中提出从2013年起,遇重污染天气,广州将采取学校停课,部分电力、工业企业停产等措施。
“地方应急方案可以减缓污染进一步加剧,但不可能措施一启动,空气质量立即改善,”早在北京市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公布之日,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空气污染的改善需要时间,更需要和着眼于长期的污染控制对策相结合,需要有广泛的社会共识。
持续的雾霾在网上网下激发起广泛的讨论。一些环保专家和民间环保人士普遍认为,与其说此轮雾霾是地方政府正式开始实施国家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和启动相关应急方案后面临的首次大考,不如说这是政府、公众、乃至所有与空气息息相关的人共同面临的一场大考。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近日在微博上表示,在经历了pm2.5的知识普及、数据监测与发布后,如今公众能够直观、实时地了解所在城市污染过程中的具体监测数据、成因及解决之道,“雾霾中也蕴涵着希望,让我们激发正能量,自我防护,减少出行,合力应急,同时监督推动污染源减排。”
雾霾天气的产生与我国当前所处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关,与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关,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愿这次雾霾天气能给予人们更多反思和警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