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月22日电 “牛肉膏,让猪肉变成牛肉味”“羊汤粉,让清水变羊汤”……近来的食品添加剂愈发显示出带有魔幻色彩的“style”。记者调查时却发现,这些似乎有悖常识的“速成式”的添加剂,却大多有着生产许可证等正规手续。合格是否就能让老百姓放心?这些添加剂真的对人体无害吗?一滴添加剂,让一碗清水变成羊汤,如何能让消费者信服而领受呢?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被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2400种,但实际上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不到500种。虽然每年不断有新的食品添加剂增添到目录中,但监管力度明显跟不上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的节奏,有上千种食品添加剂处于“裸奔”状态,如何能让消费者安心?
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过程的监管仍然采取卫生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等多部门分工合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容易造成各部门权责之间出现“真空地带”,加大了监管难度。记者在查证一家食品添加剂企业的生产许可证时,前后拨打广东省质监部门电话20次,却一无所获,试想普通民众要想获得一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信息,难度该有多大?
此外,质监部门两三个月一次的巡检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为什么工商局负责产品的市场流通,但简单地看看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即可放行;食品添加剂轻而易举地流向大小餐馆后用量如何、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究竟会产生多大危害,更是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答复。
有专家指出,即便是正规生产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过量,也容易引发诸如癌症、慢性中毒等危险。这些看上去很美的食品添加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舌尖上的神话”,满足了人们味蕾的需求。然而,这种美却如一张“画皮”,有可能让消费者付出身体健康的代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