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画
我国现运营的近180座机场中,70%亏损,江苏13个省辖市9座机场有7个“吃不饱”。记者深入调查发现,江苏不少地市规定所属各部门、各单位每年包机出行的次数,甚至出台文件强迫下属单位包机出国出境考察,为机场“输血”(1月21日《光明日报》)。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江苏9个机场近270条航线中,超过20%的航线是由政府公务消费为机场填补客源。实际上,鼓励公务员出差坐飞机,并非是江苏一些地方的首创。河南省洛阳市曾在2005年与2008年两次出台公共政策,以刺激处于低迷的航空市场。
地方政府发展当地航空业无可厚非,但动用公款鼓励公务员乘坐飞机出差,却让人感到意外。至于公务员出差选择交通工具的制度安排,依据2007年1月1日施行的《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交通费方面,出差人员乘坐飞机从严控制,出差路途较远或出差任务紧急的,经单位司局以上领导批准方可乘坐飞机。单位级别在司局级以下的,需经本单位领导批准方可乘坐飞机。显然,江苏省等地的做法,与国家制度有较大的出入。倘若按照如此逻辑推演的话,发展旅游业,岂不应该鼓励公务员用公款旅游?发展餐饮业,就应该鼓励公务员多用公款到饭店吃喝?
倘若站在财政的角度来审视,政府动用的公共财政补贴,是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则来自税收。政府“包办航班”,是拿全体纳税人的税款,来补贴其中的一小撮公务员。按照现行公共财政理念,政府每花一分一厘,必须按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可是,政府“包办航班”的做法,不仅体现了对纳税人权利的不尊重,更是将国家的财政预算制度架空。
即使政府真地想动用纳税人的钱来鼓励公务员出差坐飞机,也必须经过人大审批或听证程序,也就是要先过民意和程序两道关口。而现在的普遍事实是,一些地方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不但不征求纳税人的意见,也不走地方大人审批的程序,重奖起来很随意,也很潇洒,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反映地方政府对人大监督的忽视,也显示出对民意和程序意识的轻视。
面对当地航空业出现的乘客不足,多数机场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当地政府官员,更应反思造成其问题的根源所在。机场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前提是有无充足客源与航班需求。眼下的航空业遇冷、上座率不高,靠政府输血勉强度日,未尝不是当初盲目规划与“大跃进”所结下的恶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政府都将机场、码头作为炫耀的资本,作为招商引资的城市名片,盐城市放着优美的沿海滩涂风光和自然生态不炫耀,却要炫耀建了十多年、年年亏损的机场。政府鼓励公务员出差坐飞机,不仅违反了市场规律,而且更违背了民心民意。如此“包办航班”既飞不高,也难以逃脱折翅坠落的宿命。(吴睿鸫)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