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时政频道 
 
 “南都娱乐周刊”大爆料 引发“砍柴”论战
 
  1月13日晚,“南都娱乐周刊”微博原文:“柴静自述央视十年工作历程的新书眼下卖得可说是如火如荼,记者经过数日跟踪走访,终于揭开她新婚丈夫的谜底。”从封面可以看出,柴静被拍到和一位穿红衣的男士在车尾部疑似放行李,并爆料称柴静老公为知名摄影师,住在三环外的公寓里。随后网络红人木子美、新闻同行闾丘露薇、央视名嘴董路纷纷加入“砍柴”行列,引发“砍柴”潮。 …[详细]
 
 
 
   >>“砍柴”第一斧:“不加v”深度开挖柴静婚史 质疑其能力称全靠编导包装

  木子美@不加V在爆料中称柴静大学时与已婚男苏群,之前是《体坛周报》的王牌记者,现在是《篮球先锋报》总编、央视篮球评论员相恋,并拆散后者家庭,借其人脉进入央视后认识了现任丈夫赵嘉。柴静的第二段恋情又先后经历了遭赵劈腿半路分手、自己出名后赵又主动与之复合的阶段,木子美在质疑柴赵两人结合“青梅竹马”说的的同时,指赵嘉“非可托之人”,说柴静“是个纯傻妞”。还声称,从不相信镜头前煽情的女人,越煽情的越不相信。不当柴静是记者,只当她是演员。她塑造的那个自己不是她本人,是应电视观众塑造的。 …[详细]

  >>“砍柴”第二斧:闾丘露薇称柴静出镜时有“表演”之嫌 直呼就是批评

  20日晚,@闾丘露薇发表博文《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称柴静出镜时有“表演”式采访之嫌,且批其“关注新闻中的人,而不是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安全讨巧,最终只是让其个人受益。闾丘露薇随后又强调,“柴静是一位成功的电视主持人,这得益于她工作的平台,还有一个为她量身定做的节目,还有一个以她为中心的工作团队。” …[详细]

  >>“砍柴”第三斧:央视名嘴董路揭短柴静,称其采访李阳遭遇“滑铁卢”

  @董路称其采访李阳的那期节目遭遇滑铁卢,在采访对象面前阵脚全面凌乱,“即便有后期精心补救,播出的节目也无法改变柴静在李阳面前惨败的事实”,“所以柴静是根本应付不了《谢天谢地你来啦》这样即兴表演节目的。论口才的能力,论忽悠的功夫,李阳都可以做柴静的导师。你知道表演是需要对手配合的,偏偏李阳不解风情”。…[详细]

 
 “当代林徽因”获众人“拾柴” 姚晨周云蓬等微博明星纷纷力挺
 

  在柴静的新书发布会上,大家就已看到了她的强大人脉,白岩松、崔永元、邱启明、张立宪、罗永浩、周云蓬、杨葵、陈晓卿等柴静的同事和好友,都前来捧场。而在此前的报道中,也提到了柴静和“公知老男人”的饭局,凭借好人缘和知性形象,她也被冠以“当代林徽因”形象。 …[详细]

 
 
 

  >>姚晨:枪打出头鸟,人性一贯如此

  @姚晨1月24日更新微博,为柴静鸣不平,表示这就是“人性”,劝自己或柴静都不必难过。“家中长辈听了近日‘柴静风波’后说,这事不正常也很正常。她年轻时,也曾是北京某报当红记者,写得一手好文章,获得肯定同时也招来了嫉妒。文革到来,昔日同事翻脸,那些文章成了她被批斗的重要证据。现在一篇篇声讨柴静的微博,也好似一张张大字报,枪打出头鸟,人性一贯如此,想想也就不必难过了。” …[详细]

  >>周云蓬:嘲讽她者不知林徽因是好女子

  1月24日,音乐人周云蓬忍不住在微博“大声支持柴静”。“嘲讽她是林徽因者,不知林是个美好的女子,潘金莲也很好但要自信,偏要求天下女都是潘金莲,自己才安心睡,何苦来?非典,电击网瘾少年,非法征地,报道者危险重重这是祭坛还是神坛?也盼望闾丘露薇来大陆电视台工作,实现她公正客观中性的新闻理想。” …[详细]

  >>宁财神:记者要站哪说哪的话

  对于闾丘露薇与柴静之间有关“记者中立性”的讨论,尽管宁财神和柴静并无交情,但还是很乐意支持一把:“我觉得闾丘的批评不太公平。她俩身处的平台不一样,说话的尺度也不同。如果用西方的标准要求闾丘,她也会很被动。站在哪就该说哪的话。” …[详细]

  >>张志安:接近真相就是好记者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则认为柴静干的就是记者的活儿,“1、访谈新闻当事人,确是记者的活儿;2、人物访谈多关注内心世界,可与纸媒调查报道相呼应,不必以调查报道的旨趣来要求人物访谈;3、《看见》有纪录片也有人物访谈,定位相对多元,难以只用新闻的标准来评判;4、呈现事实、接近真相,就是好记者,不论重点在人、事或体制。” …[详细]

 
 “柴女”不是神 “讲理”还请“得饶人”
 
  职业角度:“女神”不好当

  揭人隐私自不道德,木子美转移火力,质疑柴静工作能力,称如今柴静在台前的表演,全靠其同事及闺蜜范铭的幕后包装。即便如此,小编以为,活在当下电视业如此发达的造星时代,媒体人永远不可能像人民币一样,人人都喜欢;女神不好当,因为神都是人推上去的,神会十全十美,人却不可能无瑕。尼采说,人们从认识论、道德和心理学等需要出发,需要营造一个完美的影子投射,那就是偶像。偶像是完美的,这一原则神圣不可侵犯。 …[详细]

 
 
 

  道德角度:名人也是人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说到底,柴静只是一个央视的主持人、记者,刚好出了一本畅销书,正在主持一档电视节目,她传递的价值观没有必要和她的私生活联系在一起。柴静本人也极力不在公众甚至朋友面前暴露自己的私生活。柴静《看见》去年12月15日在京举行首发仪式,白岩松、崔永元、邱启明、张立宪、罗永浩等柴静的同事和好友,纷纷到场助阵。当柴静被问及何时结婚生子的话题,她表示:“我长大成熟后,希望有自己的私生活,不希望任何一个人随便都来问我什么时候结婚生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因为人家是名人就乱贴标签,因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详细]

 
 
 

  法律角度:名人也有隐私 客观评论理性分析

  我国法律没有对公众人物的概念作出明确界定。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无论是以官员为代表的政治类公众人物还是以各种明星为代表的娱乐类公众人物,相比普通人,这些权利都要作出一定让度。但有法学专家表示,公众人物隐私权不是没有边界,这一边界就是隐私权是否和公共利益相关。还有律师表示,即使以保护家庭、揭露打击第三者的名义,我国的司法实践也不支持这种曝光隐私。她说,在一个判例中,法院认为:“(婚外情的披露)应以不损害隐私权人的意愿和利益为前提,不当的发布行为,不仅会侵犯多方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对其他群体的个人隐私构成潜在威胁。” …[详细]

 
 
 

  不盲目崇拜人云亦云 要独立思考走自己路

  人红是非多,一边是新书大卖,另一边是不断地遭批评。从柴静曝出婚讯以来,网络上关于她的争执越来越激烈,焦点也从柴静的私生活转向对其“新闻素养”的讨论。继被知名记者闾丘露薇批评“不专业不称职,采访靠表演”后,昨日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评论人,足球评论员董路也加入了“砍柴”队伍,撰文《柴静,你能看见自己吗》批评这位“公知女神”,称柴静的成名“依托于央视平台和老男人饭局”,并认为柴静的采访依靠以情绪为主的表演,和于丹之间就差一本《论语》。

  这两年前有韩寒,现有柴静,他们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质疑和猜忌,其实已经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商业偶像的黄昏时代,社会正在回归理性常识。如果你有偶像,你只能把他先当一个不完美的人那样去喜欢,不然,你迟早要觉得被欺骗,被毁三观,或者,再也不相信爱情……再说,小三也罢,爱情也罢,这些原本属私生活范畴,偶像是人,自然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而从这几天的流言蜚语看来,回归理性的路,显然还不短。。。…[详细]

 
今日播报
故事背景:谁动了明星的隐私?
  据报道,元旦前南都娱乐周刊记者在机场撞见柴静,当天柴静独自一人走出闸口,几分钟后被一辆吉普车接走,而司机则是一位穿着红色外套的男士。汽车一路驶到朝阳公寓附近的一处住宅公寓,两人下车并肩走进公寓,在随后几天的跟拍中更确定了二人的恋人关系。而据知情者透露柴静已经结婚,老公名叫@赵嘉,是一名摄影师。
剧情人物:柴静

  柴静,生于1976年,19岁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22岁到北广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2001年起担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她曾经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她曾经故意在节目中反复询问王锡锌关于公款消费的数字;她曾经一人独面黑社会的威胁。2009年离开《新闻调查》,先后担任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新闻频道《面对面》主持人,2011年起担任《看见》主持人。
扩展阅读
 
 
 
亲,这只是荧幕形象!
 
 
微语好声音
 
  "砍柴"这件事真是让我觉得恶心。我也不喜欢柴静的风格,但从她个人私事开端、进而到质疑其业务水平的过程,看上去话题高端化,实则是全方位毁一个人的围剿。无论有意无意,这都算是落井下石。 。
@五岳散人
 
  喜欢柴静的会继续喜欢,讨厌她的会继续讨厌,不会有太多人因为这件事改变之前好恶。当然每次事件都会诞生站队和奇葩,都会出现对对方的极端攻击,都有贴标签扣帽子。正常。对大多数网民来说,它本质上不就是个娱乐事件吗?娱乐之外,看各方发言,看来看去陈数最靠谱:这是柴静作为公众人物的代价。
@林楚方
 
   骂柴静的人往往是这个逻辑:她是女神,但她竟然不是处女了,于是她玷污了这个世界…她身在臭名昭著的央视,但她的节目竟然为社会底层说话,说明她很虚伪…她很有社会影响力,但她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还不够,她不敢与当局公然对抗,她还没进过监狱,说明她是沽名钓誉之徒…尼玛网络暴民的智商真吓死人啊
@康慨
 
  友人给我发来柴静《看见》的序言,最后一句: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我明白他的用意,最近陷入困局的事情,因为这句话可以理出一些头绪。我感觉我的生活中还是需要柴静这样的人的。世界本身就不是百分之百纯净,柴静这样的人让你看向好,另一些人让你看向肮脏,而她自己就站在肮脏里。
@卓别灵
 
 
 
  辣眼看世界之关键词隐私、明星、媒体人、真相、责任感……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柴静的网络骂战掀起了一股有关媒体人“真实性”的大讨论,人们在盲目追随“荧幕形象”的心理作用下自立了一个伪命题:公众人物的表里不一谁之过?只知“明星无隐私”,不闻“公民有隐私”,孰不知人非草木。在一场追求事实真相公平正义的人物大戏里,媒体人自己成了“采访对象”,而网民观众成为了“新闻记者”,节目名称就叫“网络暴力”,只是本期节目的主角她叫柴静。就像媒体人秉持“责任感”一样,我们网民拒绝“软暴力”。
 
 
 
编辑: 韩 波 专题号:2013-1-023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