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美元、欧元、日元都是国际化货币,其大量放水必对他国产生溢出效应。孙立坚称:“打开‘印钞机’无疑会增加全球市场的流动性,风险资产的价格有可能上涨,发展中国家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会吸引资金流入。这样会推动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升值,同时带来输入性通胀。”
巴西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很不满,认为将引发大量资金进入巴西,造成经济过热。为避免发达经济体宽松政策造成本国货币快速升值,韩国、俄罗斯、泰国等央行的领导人最近表示,不放弃对本国货币升值采取措施。
对中国而言,外部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将使宏观调控难度加大。专家分析说,首先,中国实现稳增长目标需要控制好通货膨胀,然而各国宽松政策将带来输入性通胀。其次,中国大规模外汇储备因美元、欧元等贬值而造成外储资产缩水。第三,相比较发达国家,中国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会吸引更多国际热钱流入,加剧国内资产泡沫。
提高自主内生增长能力
面对随时有可能涌入的货币洪流,中国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有关专家建议,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积极扩大内需,提高自主、内生增长能力,并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去”。同时,实现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实现外储保值增值。
还有人建议,中国也可以考虑超发货币来应对。对此,孙立坚指出,这种观点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别人的货币是国际货币,他们可以把货币超发转嫁到人民币升值的头上,而中国的货币走不出国门,不能在世界上自由地兑换美元,最终中国将落入非常尴尬的境地。如果中国超发货币,那么人民币必然会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孙立坚认为,“采用‘宽财政、稳货币’这个策略,如果中国政府手里的资源能够利用好,可以推动城镇化建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