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6日电 1月25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刊发题为《中石化“解约风波”》的报道,中石化有关部门负责人称其中有关涉及中石化二级单位与毕业生解除就业协议以及中石化2011年人工成本等报道内容严重失实,造成企业内外思想混乱,给企业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在没有核实新闻来源和真实性的前提下,恶意炒作中石化,误导社会舆论,对此表示强烈的愤慨。
据这位负责人称,中石化每年的用工规模、数量、结构都是根据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及人力资源结构决定的。公司已于1月18日在中石化人才招聘官网正式向社会公布了2013年新员工招聘计划和流程,所有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均可通过招聘网站报名应聘。为提高毕业生招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2013年毕业生招聘增加统一考试环节,委托第三方专业考试机构实施考试,确保所有应届毕业生均有同等机会参与公平竞争。
报道中所称“中石化多个二级子公司正与数千名应届毕业生解除已经签署的三方协议”严重夸大事实。实际情况是,部分直属单位提前签订协议或达成就业意向的应届毕业生共522人,另有个别单位与高校合作订单培养各类毕业生294人。近期,这些单位根据用人需求的变化,与大部分毕业生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办理了解约手续,并按照协议不同的约定分别进行了违约赔偿。同时,本着对毕业生负责的态度,建议其通过招聘网站应聘中石化其他发布招聘需求的单位。目前,大部分毕业生已完成网上注册报名。
该报道所涉及的“2011年中石化拥有超过106万名员工,为央企之最,因此人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2011年中石化在工资、薪金以其他员工福利方面支出3626.3亿元,较2010年增长25.8%”相关内容,严重失实,纯属恶意编造。事实是,2011年中石化拥有106万员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和第三方机构审计认定,人工成本(包括在岗职工工资、劳务用工工资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的五险一金等支出),共发生873.7亿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