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一位女士在北京市石景山鲁谷社区烟花爆竹售卖点购买节日烟花。当日,北京市蛇年春节烟花爆竹开始销售。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从2月5日开始,北京市民可通过拨打气象热线电话12121、收听电视台、电台广播等方式查询当日的“烟花燃放气象指数”。2月6日,北京市政府又提出建议,号召广大市民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少放或者不放烟花爆竹,以更加绿色、安全的方式庆贺新春佳节的到来。
这是经历了今年1月出现的全国大范围、长时间雾霾天气之后,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做出的应对举措。现代化城市已经经受不起烟花炮竹“狂轰滥炸”,环境的压力正在倒逼城市管理做出创新。
“爆竹声声辞旧岁”,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含有“驱邪避难、祈求顺利”之意,也被许多人认为是“年”的味道。不过这却与大城市日益紧张的安全和环境形势形成矛盾。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大部分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北京也于1993年12月1日起禁止在市中心城区燃放烟花爆竹。
然而,放炮过年作为一项传统民俗,不是用“禁令”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在禁放的十多年间,禁而不止现象十分普遍,解禁呼声也日益高涨。进入二十一世纪,各地顺应民心纷纷开禁,北京也在2005年末由全面禁放改为局部限放。
取消“一刀切”的行政管制之后,针对烟花爆竹燃放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思路必须做出改变,首先就是燃放加重空气污染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资料显示,每年春节期间,尤其是除夕、正月十五等烟花爆竹燃放高峰,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达到重污染。去年除夕夜,北京部分PM2.5监测点的浓度峰值甚至达到平常的近80倍。
今年1月以来,全国大范围、长时间雾霾天气进一步加重了公众对烟花燃放污染的担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教授萧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情况是考验政府管理能力的一个挑战,政府可以对造成雾霾的原因有理性的判断,应该让老百姓自己选择放烟花与否,而不是用行政命令禁止。
从2月5日起,北京市专业气象台首次开始向社会公众发布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这是在综合分析风力、降水、湿度、空气质量变化等因素之后为市民“什么时候该放烟花,什么时候不该放烟花”提供指导,在遇到气象条件特别不利于烟花燃放时,还将考虑通过群发短信等方式做出特别提醒。
让公众更多地知道这些信息显然可以更好地引导公众少放、不放烟花爆竹。事实上,公众对减少燃放的意愿和积极性非常强烈。一项调查显示,76.9%的受访者愿意在即将到来的春节不燃放烟花爆竹,82.3%的人认同每个人都是减少空气污染的责任者,90.2%的人愿意为减少空气污染尽自己的努力。
网友“988王静”说:“雾霾天气从未走远,蓝天白云总难实现,农历新年接踵而至,烟花爆竹不要出现。我承诺:今年过年,我家不放鞭炮!”
在积极主动引导之外,政府部门的以身作则也很重要,一些城市取消了官方举办的燃放活动。大连市烟花爆竹迎春会组委会办公室日前就宣布,本着节俭和环保的原则,今年不再集中举办烟花爆竹迎春会。
网友“星瑶之舞”说,全国每年燃放烟花爆竹花费巨大,而且造成的事故伤害和垃圾污染非常严重,应该过一个不放鞭炮的环保节俭年,也是贯彻中央精神、厉行勤俭节约的必然要求。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