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2月10日电 四面青山环绕,一池湖水被山上树木映得碧绿;对对鸳鸯飞过,水面上荡起涟漪;鸟鸣声、风声、划水声交织,回响在山间。
时逢新春佳节,记者来到位于武陵山区深处的贵州石阡县鸳鸯湖畔,宁静而优美的湖光山色把人们带进了梦幻般的仙境。
石阡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伍金林介绍,石阡鸳鸯湖是中国最大的鸳鸯栖息地,最多时有上千对鸳鸯在此栖息,现在留在鸳鸯湖的有500多对。
“但附近村民一开始并不知道这就是鸳鸯,还有村民曾因鸳鸯啄食庄稼而下药或捕捉。”伍金林说,林业部门得知情况后,通过发传单、贴公告、走村入户等形式宣传,让大家认识了鸳鸯,提高了护鸟爱鸟意识。周边植被也得到保护,目前鸳鸯湖及周边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70%。
鸳鸯湖村47岁的村民张世林在鸳鸯湖边巡视护林逾20年,每天来鸳鸯湖走走既是工作,也是习惯。他告诉记者,鸳鸯湖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水电站时筑坝而成的人工湖,刚开始时并没有鸳鸯,由于周边人烟稀少,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后来,越来越多的鸳鸯飞到这里‘安家’,才有了今天的鸳鸯湖”。
2011年3月,石阡鸳鸯湖成为全国45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之一。“为了建设和保护占地770多公顷的湿地公园,政府专门成立了湿地公园管理处,修通了县城通往公园的柏油路,还与贵州大学合作创建鸳鸯科学繁殖基地,同时关停了一座小型水电站。”当地林业部门说,目前投入的建设和保护资金已达到上千万元。
每天清晨,鸳鸯湖村委会主任蔡庆林都要和一些村民到湖里给鸳鸯撒食。上午10时许,他们划着小船回到岸边,蔡庆林一边整理船上散落的稻谷,一边笑呵呵地说,“我们都是管理处聘请的观察员,负责给鸳鸯喂食、清理湖面垃圾、巡视周边森林,每个月收入有1500元。”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以千计的鸳鸯在石阡鸳鸯湖找到了理想的家园,也为当地带来了变化。村民张世林说,因为有了鸳鸯,平整的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政府还扶持修缮了住房,部分村民为景区和鸳鸯“服务”有了稳定收入。“可以说,没有鸳鸯,就没有村里这些变化。”
美丽的鸳鸯湖正在成为“温泉之乡”石阡的又一张名片,越来越多旅游观光客的到来,为当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伍金林说,生态好、环境美也是促进发展的资本,下一步要把鸳鸯湖打造成集科普、休闲、观光、婚纱摄影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基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