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连日来,云南红河州委宣传部部长伍皓公布公车牌号引起的热议一直持续。质疑者称,作为副厅级官员,伍皓没资格享有专车待遇。支持者则认为应当看到体制内此类改革的积极努力,不应过度苛责。
伍皓日前回应称,这不是“专车”是“公车”,主动公布车牌是“微改革”。如果全国每个地方、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能坚持“微改革”,就可能汇成改革的最强音。
两任全国人大代表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连续8年就公车改革提出议案。他认为伍皓有勇气主动曝光自己的公车牌照是件好事,不光伍皓自己不敢私用,其司机也不敢私用。但他同时认为,舆论对伍皓的质疑属于正常的监督,“伍皓只公布一辆车牌号,自然会被解读为是专车。事实上,在很多地方,公务用车供一把手优先使用,实际上就是领导的‘私车’。”
伍皓自曝公车牌照的做法再度引起全社会对公车改革的关注。自199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至今,公车改革已走过近20年。
研究车改问题已有10年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近年来的数轮公车改革收效甚微,首先是因为政策较宽松。如,2011年颁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只泛泛地对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配备使用管理作出规定,非但没有遏制滥用势头,反而对公车使用合理化做了推波助澜,目前亟需出台更有针对性和约束力的办法。
据统计,2011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达59.15亿元人民币,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让人触目惊心。人民日报日前援引国家发改委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1/3”: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
公车滥用不仅带来巨额财政浪费,还加剧了空气污染。“比如一些官员的司机经常开着发动机在车里吹空调,三分钟就是一公里油耗,因为燃烧不充分,排放的废气比行使过程中造成的污染还严重,这对PM2.5数值的影响可不小。”叶青说。
竹立家表示,公车就是特权腐败,没有商量余地。“一些地方的公车补贴甚至比当地的职工平均工资都高,可见管理有多混乱,民众难以忍受。‘车轮上的铺张’已不得不改。”
叶青和竹立家均建议取消公车,这是世界各国公务用车先进经验的共同点。“我在日本考察时看到,某市仅20辆公车,由公车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公务员提前通过电话电脑预约,这样不会造成浪费。”竹立家说。
但中国的车改很难这样一步到位。叶青建议首先应取消副省级(含)以下干部配车。“名义上副省级以上干部有专车,副省级以下干部只有工作用车,但如果领导每天都用这部工作用车,它就是专车。界限划分不清楚是目前公车制度的最大漏洞,导致全国各地不同级别的很多官员都拥有实质上的专车。”叶青说。
他建议,在取消公车和司机的同时,按照官员级别发放补偿性质的少量交通补助。如,杭州的做法是将官员划分为9个级别,级别从300元到2600元不等。
“以我这样一个副厅级官员为例,一个月补助1000块钱就足够了,武汉市内距离10公里以上公务活动开车,5公里以内骑车,3公里以内步行。出远门就坐飞机或高铁,实报实销。只要少动车,就能省油,只要不配司机,又能省一大笔钱。”叶青说。
他同时建议,关于副省级领导干部退休后配车配司机的问题,制度上可以灵活一点,采取多种方式,根据实际用车需要来满足需求,这也是车改的大势所趋。(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