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中国聚焦:期待“美丽中国”从“美丽春天”起步
1月和2月的不少地方“两会”是在让人呼吸困难的雾霾中召开的,而2月24日元宵节刚过,中国中东部地区又被持续雾霾笼罩,中央气象台发布了黄色预警,北京等城市街头又看到了不少戴口罩的人,一些地方PM2.5指标再达上限。
如何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为各级官员出了一道艰难考题。人们希望3月份的全国“两会”能遇上好天气,迎来美丽春天。
10年前“两会”召开之际,非典疫情暴发,之后中国领导层决定大力推行科学发展。10年后又逢“两会”,严重的污染使得人们进一步意识到落实科学发展的紧迫性和挑战性。
由工业排放等因素引起的空气污染无疑为高速发展的中国敲响警钟。人们担心中国已遇到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曾经历的情况,半个多世纪前的伦敦因污染严重而被称作“雾都”。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现在的经济总量、能源消耗、机动车数量等都远超英国。
中国正在遭遇发展的“两难”。未来五年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经济还要增长,工业化、城镇化都将扩张。环保部去年底发布的一份文件预测,到2015年,中国重点区域GDP将增长50%以上,煤炭消费总量将增长30%以上,汽车保有量将增长50%。这些同时也都会是增加污染排放的因素。
这些年,中国治理污染下了很大功夫,投入大量资金,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PM2.5的指标也公布了。部分地区生态质量有了改善。但环境分析人士说,中国尚未实现治理与排放关系的根本扭转,中国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着民生。捕杀、食用、非法利用野生动物事件持续引发公众关注。不安全食品成为舆论热点。生态问题还前所未有地进入了公共视野,宁波、什邡、启东等地去年相继发生了抗议污染项目的群体事件。
“环境保护是触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核心问题,如何平衡公众诉求、经济发展与政府政策,将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全国政协十二届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表示。
他注意到,中国新领导层对生态环境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共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共领导人在论及中国发展红利时强调,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更多地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谢少东建议,建设“美丽中国”还需要依赖看不见的生态环境伦理观。希望“两会”代表委员们能围绕公民环境观的塑造、政府调和经济发展与环境矛盾、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和城镇化整体规划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1962年,美国人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问世,西方工业国家自此越来越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半个世纪后,人们期待中国迎来美丽的春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