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来在北京、江苏和河北等地采访中发现,目前在一些地方,部分干部“不在明处大吃,躲到暗处享受”,公款吃喝腐败加速转向豪华会所、民宅、机关食堂、酒堡等隐蔽场所。吕日周等一些专家认为,公务接待长期缺乏标准和监督是造成公款吃喝腐败屡禁不绝的根源,而要治理公款吃喝腐败,首先应当取公务接待报销制度。
地点向隐蔽场所转移
自从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和发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号召 以来,公款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得到极大改变,但在一些地方仍然阳奉阴违,有的还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
2月23日晚,有网民通过微博和互联网发帖称,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2012年12月19日在一家私人会所消费,一顿晚餐吃掉7064元。2月24日晚,福建莆田市交通运输局做出回应:网民反映问题属实,待调查结束后会作出相关处理。
经记者调查,“莆田事件”并非个案。近段时间以来,基层多数干部对过去习以为常的吃喝问题普遍怀有戒备心理,多位领导干部对记者说,“最近饭局确实少了,酒喝得也少了;即使出去吃也得谨慎,一怕纪检等部门查,二怕被人监督,不能因为吃个饭喝个酒毁人害已。”但他们也私下反映,吃喝有的是地方,不一定非要到宾馆饭店,当前吃喝风加速向隐蔽场所转移。
近日,记者在河北一家高档酒店参观所谓的“贵宾间”,很有叹为观止之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饭店的“贵宾”只能从地下车库乘专用电梯直达四楼,其他地方无法进入。贵宾间设施齐全,除了豪华餐厅,还有不亚于五星级宾馆的客房、K T V、按摩房等。一位老板介绍说,贵宾间与其他包间全部隔开“非常隐蔽”,外人根本无法进入。
一些地方和部分官员吃饭地点也从传统的酒店、饭庄转移到单位、企业的内部酒店、招待所和食堂,但标准和花费并没有减少,有的单位食堂厨师都是从星级酒店专门请来的。记者在江苏淮安烟草系统一家内部酒店采访时,据反映,由于担心被曝光,很多部门都把团拜、聚餐、接待等活动放在他们餐厅,生意比往年同期好五成。“领导还给我们专门开会,强调保密纪律,不准向外透露客户任何信息。”
会所渐成吃喝腐败的重点场所。“这种以会员制消费形式进行交际娱乐的特定高档场所,运行私密和隐蔽,在会所里消费的一些非公开化服务项目,无法被外界察觉,已异变成为专为富商与政要交际生活的灰空间。 ”记者在北京、石家庄和南京采访发现,繁华都市里,形形色色、功能不一的各种会所已经遍地开花,大多极为豪华奢侈。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豪华饭局开始不断登堂入室进入民宅:在石家庄裕华东路一高档小区,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他家对门三室两厅租给了一位老板,经常见有男男女女前来就餐,不时听到喝酒时吆五喝六的声音。后来才知道,这个宅子每天一桌饭,价格不菲,前来吃喝的不是领导就是老板,“既安静又安全”。不仅如此,不少红酒销售点也成了一些干部“品酒聊天”的好去处。
吃喝形式和名头花样翻新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吃喝地点更加隐蔽,公款吃喝的形式和名头也开始花样翻新。
春节前夕,记者在北京一家机关单位看到,这家单位举办的职工与书画家协会的联欢活动热闹非凡:十几位书画家泼墨挥毫,留下一幅幅力作。活动结束后,书画家与领导在豪华的机关食堂共进午餐。一位工作人员说:“打得是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旗号,实际上一是车接车送艺术家的费用,二是买文房四宝的费用,三是招待艺术家的午餐,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些字画,大部分被几个领导收藏了,没几幅用作美化办公环境。”
公款“零吃整报”或变作他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北京某局新闻中心负责接待的小李反映说,年前的饭局比往年少一些。局里专门开会强调不许铺张浪费,每顿饭人均消费控制在100元左右,而且必须去政府定点酒店。他都是等几次消费之后才去开一次发票:“一次一般吃个一千到几千元不等,四五次就上万了,然后再开招待媒体的整额发票回来报销。”小李说,现在接待有限制了,他们有时也借邀请高校教授、媒体专家给宣传干事培训讲座的名义,开会议培训费用下账。“今年算是最省的了,年前过我手的大概也就两万多,往年得翻一倍。”
不管形式多变,“签单消费”仍是主流,也最为群众痛恨。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刘日说,不少干部在宾馆饭店、豪华会所等地大肆签单,隐藏了挥霍过度的公务消费和假公济私的个人消费,已成为公款消费的重大腐败漏洞。能签单,说明位高权重,很有面子,甚至有些干部平时带着家人或其他与公事无关的人借签单大吃海喝,“结交朋友、交流感情”,诱发重大腐败。
一些干部群众担心,“旅游吃喝”今后可能会有所增长。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说,一些干部不在本地吃喝,往往与一些老板易地腐败,特别像三亚等旅游胜地,会成为他们权钱交易和享乐的腐败场所。
治理公款吃喝应取消报销制度
面对由明到暗的吃喝腐败,不少专家学者和干部群众认为,必须及时研究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现象新趋势,出重典治理“吃喝盲区”,并及时研究填补“法律漏洞和监管空白”。
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陈光中、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等受访专家一致认为,无论公款吃喝转移到多隐蔽的场所,采取了多隐秘的形式,最终还是要拿发票报销。财政预算不够严谨细化、假账横行审计不力、公务接待长期缺乏标准和监督是造成公款吃喝腐败屡禁不绝的根源。
陈光中认为:“多年治理公款吃喝腐败,效果不明显,失之于重治标不治本。”他提出根治这种腐败要抓三个关键:一是先将公务接待预算公开化、透明化,杜绝暗箱操作和做假账,主要领导必须承担责任;二是加强审计和监督,每个机关单位都要定期向社会公布“三公”消费等经费预算、决算,超预算公款消费就是违法;三是规范公务接待标准,逐步使职务消费货币化,减少隐性开支,提高显性收入。
与此类同的是,吕日周建议说,治理公款吃喝腐败,首先应当取消公务接待报销制度,实行接待和福利待遇货币化。“我手机上经常有倒卖假发票的短信广告,我在基层工作时也经常遇到报销中的违法违纪现象,发票腐败已经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了。”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刘日等人认为,治理吃喝腐败正当其时,其实多数党员干部对吃喝接待已到了不盛其烦的时候了,许多人吃得“身体每况愈下、家庭矛盾丛生”,吃喝比工作还累。因此,如果中央出重典治理吃喝腐败常抓不懈,必然也给基层干部提供了抵制大吃大喝的理由,对彻底清除公款吃喝腐败、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
再次,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监督公款吃喝行为。各级政府的公款接待情况要及时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欧洲政府官员在吃喝方面公私分明,政府对此有严格的监管,而滥用公款一旦被媒体披露出来就会成为一件大丑闻。在严密监督之下,政府官员自然不敢随便用公款吃喝。
刹住党员干部吃喝浪费风,要防止各地执行起来走样变形。刘日认为,目前我们对豪华会所、民宅、酒堡等场所,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法律上也存在诸多空白,使得一些官员的腐败行为通常不被关注。因此,当前要认真研究吃喝腐败的新现象,制定有效对策,严厉打击公款吃喝、权钱交易吃喝等行为。
一些专家提出,必须严卡接待费用总额,明晰就餐金额标准,定点接待或建立廉政灶制度,加大审查和处理力度,靠制度建设治理“舌尖腐败”。同时,在全国联网定期公示接待费用的基础上,要发动社会各界加强监督,使吃喝腐败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原标题:如何治理公款吃喝腐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