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不会永远是“法外之地”
中国建立第一支专业缉毒队伍至今,已逾30年。正是从30多年前,位于缅甸、泰国、老挝边境的“金三角”开始将毒品源源输入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曾高达248万亩。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局长胡祖俊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称,此后中国采取外交施压、刑事打击及发展替代种植等手段,于2006年前后使“金三角”罂粟种植面积降至低点。
糯康在湄公河流域为非作歹之时,曾放言不喜欢中国人,表面称因为中国人船好货多且便宜,让当地商人的买卖难做,但实际上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在缅甸北部罂粟种植区大力推进的毒品替代种植计划,对于糯康等犯罪团伙的贩毒买卖无异于釜底抽薪。根据云南省政府部门的公开数据,截至去年11月,云南有近200家企业参与在缅北、老挝开展替代种植项目,种橡胶、香蕉、甘蔗等总面积超300万亩,累计投资达16亿元人民币。
《环球时报》记者今年年初沿云南西南边界采访,4060公里边界线鲜有天然屏障,各国边民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跨界小路数不胜数,其中不少成为毒品走私的暗道,也是缉毒的前沿。胡祖俊说,要想打击毒品,只能加强“堵漏”,且需要周边国家的合力,中国与老、缅、泰中央政府有执法合作协议,基层直接对接,与诸如缅北民族地方武装等也有合作。
“10·5”案的破获和审理,就受益于加强的多边合作机制。云南省检察院公诉一处检察官张维婷说,这次对糯康团伙的审理,从泰国获得一手证据,与老缅军警方面合作侦查抓捕,还有13名外国人在中国法庭上作证。尽管多边警务合作许多具体措施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但这种机制让中外警方能迅速实现信息共享、交换情报、协调办案,“不用再走层层上报下达的老路”,对涉毒犯罪的打击更加短平快。
在缅北曾经的罂粟种植泛滥之地,缅北少数民族武装的高层觉得老路越来越走不通了:缅甸政府打击,国际社会重压,中国的执法广度和力度不断加大。有缅北少数民族武装高层告诉记者,不久前他们还曾配合中国公安机关抓捕另一名毒枭。“糯康被判死刑,‘金三角’地区也不会永远是法外之地,枪赌毒的老路怕是走不通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