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3月20日电(记者 王大千)春风初生,3月的隆务河谷进入春耕时期,患有多年糖尿病的藏族老人多杰也迎来了村医的新春第一次随访诊疗。
日前,记者来到海拔3000米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跟随43岁的女村医李毛措进行巡诊。“去年村卫生室配齐了电子血压计、输液床等‘十小件’,诊疗条件明显提高。进入春天,许多村民忙于农活和外出打工,正是对老人和慢性病患者跟踪随访的时候。”李毛措说。
配合李毛措量完血压,多杰一边撸下藏袍的袖子,一边说:“村医一年到家里来七八次,除了体检、送药,还讲保健知识,我一点也不担心病情。”
进入3月以来,李毛措已经背着药箱步行随访了10位60至80岁的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炎、糖尿病患者。作为村卫生室唯一的医生,做好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和传染病监测等也都是李毛措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省卫生厅农村卫生处副处长马忠告诉记者,青海地广人稀,人居分散一度是困扰农牧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藏区农牧民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青海省着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医改实施以来,青海省按照“不断完善、填平补齐”的原则,改造建设了40个县级医院、94个乡卫生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1个村卫生室;一次性解决了条件最艰苦的青南藏区285个村卫生室“空白”问题。
青海还加强了村卫生室的“软件”建设,加强村医的执业水平;通过提高村医待遇,让村医能够稳得住、干得好。医改后,李毛措的收入大幅提高,“现在一年能有近12000元了”。目前在青海省,像李毛措一样每月走村串户的村医有6689位,他们分散在全省4243个行政村卫生室,极大缓解了藏区百姓求医问药的难题。
为让农牧民群众看得起病,青海不断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省卫生厅副厅长李晓东介绍,去年青海省将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00元,比全国平均240元的水平高出一大截。青海省进一步提高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新农合省、州(地、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60%、70%、80%、90%。
医改实施以来,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的青海省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不断加大对医改的投入力度,3年全省卫生事业费支出累计达121亿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