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如今,陈思也还经常去南京栖霞寺,此前他并不信佛,直到遇到2004年接连救下的两个人,才让他开始寻求心灵的寄托。“当时被债主逼得没办法了。”时西庆是陈思的老乡,原本家境富裕,2003年,小女儿突发白血病,为了救孩子,他散尽家财,最后还债台高筑,“有个债主说只要我死,账就一笔勾销。”
正当时西庆在桥上抽完最后一根烟,陈思来到了他面前。“一开始老时很抵触我,我一看这肯定不对劲,就请他下桥喝杯酒。”陈思告诉时西庆,就算死,也要做个饱死鬼。
之前救助数十人的经验,让陈思对大部分自杀者的心态有着敏锐的嗅觉,他还从中总结出不少劝服自杀者的土办法,“要自杀的人,都是因为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就这样,时西庆就跟着陈思稀里糊涂下了桥。
在桥下一个小饭馆里,时西庆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陈思,还没等把话说完,数名债主找了过来,冷笑着怂恿身无分文的时西庆要么跳桥,要么还钱……
此后几个月里,在债主们的逼迫和羞辱下,时西庆的生活不仅没有任何改善,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自杀的念头也还留存着。
一幕幕现实让陈思彻底没了力气,“于是我想到了出家。”
2004年9月10日,陈思还没从时西庆的遭遇里缓过神。正在桥上巡视的他,听到了一句令自己脊背发凉的话——“我死了,你留在世上也不好过,我还是把你先推下桥,我再跳下去吧!”
眼看一名妇女要将自己的儿子推下大桥了,陈思赶忙一把拽住孩子,一手按住那名妇女,将这对母子救了下来。“几年前她的丈夫出车祸死了,自己得了肾炎,孩子又得了怪病,生活窘迫不堪。”虽然救下了这对母子,但陈思看到,母子的生活却陷入了更严重的危机,那名妇女的精神状态也曾一度失控,险些又多次用剪刀刺死自己的儿子,“我赶到她家,看到她痛苦的疯了,我都觉得这娘俩活的生不如死。”
面对现实,陈思再度开始反思:我这么做,到底是救了他们?还是害了他们?几天后,精神状态趋于崩溃的陈思,来到了江南名刹南京栖霞寺,希望寻求解脱。
在寺中,住持听了陈思的境遇后告诉他,只要救一个人,那就是菩萨,不要被世人的目光和言辞所困扰,“尽力去拉一把,至于最后是求生还是求死,只能靠他们自己转化,意思就是让我做回自己。”
顿悟的陈思,抛下了所有普度众生的压力与妄念,尽己所能的救助试图自杀的人们,与此同时,也见证了更多的苦难。
“活着终比死去好。”如今,时西庆的儿子入伍,女儿大学毕业;那对母子,也都治好了病,还有了新家庭。现在,陈思也不仅是单纯将人拽回桥面,更多的,是尽己所能的给那些人以活下去的信念,“给他们注入活下去的希望。”
后无来者随着救人越来越多,陈思经常会收留他们,直到家属们来接。为此,他每年都省吃俭用,挤出一万块钱来租了套70平方的房子,称之为“心灵驿站”。
曾有不少心理学家来到这个“土生土长”的“心灵驿站”,调研或对被救者进行心理疏导,陈思也会请他们开办一些面向全社会的心理讲座,“效果都不错,可也都只是临时来一两天,起不到实际效果。”
这几年里,除了陈思和偶尔前来帮忙的时西庆,还有一位南京大学心理专业叫凯瑞的美国教授,会带着她的中国学生们来“心灵驿站”,帮扶那些跳桥者。在凯瑞看来,陈思通过救人实践,积累了很多与人沟通的心理学经验,用着最土著的办法,有效的解决着很多复杂的心理问题。“凯瑞已经回国了,一起努力了3年,她的几个学生也快毕业了。”陈思告诉记者,此前,他上桥救人,救下来后安顿在“心灵驿站”便可,因为有那些学生们照看,“但现在很多时候只能找老时帮忙。”
南京大学心理专业的季怡静已经是陈思的老助手了,但考虑到自己要毕业找工作,她正在为陈思找一些志愿者,“目前已经有几个学生表示愿意来。”
即便如此,陈思自己却想要停止了。
从陈思的话语中,记者了解到,除了身体状况和经济压力,他不再坚持的原因,似乎更为复杂,但他一直不愿回答。
但在当地一位曾跟访陈思多年的记者口中,记者也了解到了一些陈思不愿提及的事情。“陈思刚出名时,南京市曾想给他颁个奖。公安、民政等部门都觉得这奖该颁,却又都认为不归自己管,于是这事一拖就拖到现在。”这位记者说,陈思不拿政府一分钱,政府也没认可他的行为。就连和大桥管委会商量,要是内急,可否让他免费乘观光电梯上下大桥?但这么些年了,对方也没同意。“我救人不求别的,这是积德的事儿。”陈思告诉记者,他打算在今年9月19日正式停止,此前虽然也喊过好多次要“退休”,但这次,他是认真的,“正好十年,对社会对自己也都算是有个交代了,但可惜的是至今没找到接班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