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卫敏丽、崔静)28日在京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2-2013)》指出,目前,中国城镇公益性公墓建设面临无专门规划预算、法律法规不健全、运行维护管理困难等突出问题。尽管多数地区不同程度开展了城镇公益性公墓建设,但全国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城市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城市公墓需求紧张。绿皮书说,城镇公益性公墓的稀缺,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城市经营性公墓垄断了城市公墓市场,公墓价格虚高,城镇居民选择余地少,使得殡葬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为加强城镇公益性公墓建设力度,绿皮书提出四项建议:
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城镇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明确城镇公益性公墓的定位、审批、建设方向、建设标准、执法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加大财政投入,将城镇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到财政预算支持科目并逐年加大投入,建立起长效保障机制。
倡导殡葬新观念,逐步提高节地的葬式比例。
通过强化绩效评价等手段建立完善城镇公益性公墓绩效评价机制,提高公墓公共服务能力。
绿皮书指出,截至2012年底,除西藏自治区外,中国实施惠民殡葬政策的地区已覆盖30个省(区、市),基本实现了惠民殡葬政策全面覆盖低收入群众,每年减轻群众负担近15亿元。
绿皮书指出,2011年,通过对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等13个省(区、市)的626个县级殡仪馆(占全国县级殡仪馆总数的44%)的抽样调查和综合分析发现,基本服务收费占总收入的50%以上,平均利润率为8.6%;其中66%的殡仪馆没有财政补助,自收自支,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
殡葬绿皮书由中国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