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国内国际
报料电话:0571-85311890
  • 即时报
  • 新闻发布会
  • 民情在线
  • 浙江视界
  • 评论
  • 高层
  • 人事
  • 文娱
  • 论坛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微信
  • 分享到邮箱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政 正文
从李克强总理考察家庭农场看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向
2013年04月01日 07:35:01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3月31日电 题:土地也能产黄金——从李克强总理考察家庭农场看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向

  新华社记者陈刚、董峻

  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江苏常熟古里镇田娘农场,考察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李克强总理考察中的讲话释放出重要信号: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会对新型城镇化形成有力支撑。

  “总理的鼓励和肯定,让我们干农业劲头更足,感到农民更有奔头”

  “28日上午,总理沿着田埂走进了田娘农场的麦田。”田娘农场负责人高健浩回忆说,“他蹲下来详细察看着麦情,从麦苗长势到小麦强筋弱筋,从翻地到种地用工用时,问得十分细致。”

  “看得出来,总理是农业的行家,对农民有感情。”高健浩说,“他对我个人也很了解。他对我说:‘我知道你的经历,我们都当过大队支书,你多讲讲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政策支持。”

  “总理最关心的还是家庭农场的组织和经营情况。”高健浩说,“站在田埂上,从土地流转到家庭农场,还有农机合作社,总理问得十分细致,一谈就是半个多小时。”

  8年前,高健浩带领一班人干起了农场。他为自己的农场起了“田娘”这个名字。高健浩说,意思就是“大地母亲”。

  如今的田娘农场,直接经营面积2050亩,还与37个家庭农场实行产业化合作经营面积4800亩,形成了“公司+家庭农场”的新型发展模式。去年,田娘农场实现经营总收入2500多万元,同比增长30%。

  “我对总理说,现在农场只种粮食,合作社负责服务,公司组织产业化经营。现在田埂打掉了,用上大机械,产量和收入都上去了。”

  李克强总理听后很高兴:“土地也能产黄金,但是小块地不行,要靠大块,一户农民一亩三分地那能行吗?”

  “这话说到了我们心坎里。三十多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积极性,可后来由于地块小效益低,很多农民撂荒土地外出打工,结果‘田地荒的人家有钱,田里种得好的人没钱’。我们因此搞起了家庭农场。”高健浩说,“总理的鼓励和肯定,使我们心头更亮堂,劲头更大了,感到农民更有了奔头。”

  “总理的讲话指明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方向”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中指出,家庭农场、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等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它代表着一个大方向。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中国农业已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键点。一些专家认为,总理在考察中的这些重要讲话,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破解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着力推动传统农业的再造和提升。

  江苏省农委农经处处长肖延川说:“家庭农场以一个家庭所能顾及的范围为限,实现规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达到效益最大化,不仅改变着农村老龄化、农户兼业化等问题,也避免了规模小而无效、规模大而不精的双重弊病。”

  在先行探索地区,“中国式”家庭农场已然初显成效,最显见的是,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集约化经营,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的收益。

  古里镇党委书记曹国芬介绍,根据对当地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测算,农民人均可种70亩地、夫妻两人可种植100多亩。该镇家庭经营的农户,6成左右经营面积正是100亩到200多亩。

  除了经营模式上的创新,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还为循环农业及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提供了载体。

  目前,常熟不少家庭农场正在探索养殖业禽畜粪便做肥料、种植业废料做饲料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种养业互动协调发展。田娘农场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组建了“有机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究生工作站。

  “江苏的家庭农场正大量涌现,并可能成为农业经营主体形式之一。”肖延川说,江苏省规模1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已达7000多家,其中大部分符合家庭农场的标准。

  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也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在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就业的背景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已迈开了脚步。

  “总理的讲话牵动了支撑城镇化的大战略”

  在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这盘棋中,发展家庭农场是枚关键棋子。它牵动的并不仅是农业,还对城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中明确指出,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劳动力效率,更好更多地提供农产品,对新型城镇化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一些专家认为,总理考察中的这些论述,道出了以农业现代化支撑城镇化发展的大思路、大战略。

  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九连增”,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粮食需求仍在增加。粮食继续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潜力何在?家庭农场通过制度创新,释放了活力,在有限土地上挖掘潜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无疑会成为城镇化的坚实基础。

  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发展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增加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两者协调发展,将有效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

  家庭农场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家庭农场也急需破解人才、服务和政策环境等瓶颈问题。

  “种田离不开农民,但更需要新型人才来做当家人。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投入到家庭农场建设中来。”高健浩向总理提出了两个期盼:一盼加大措施吸纳高素质人才,二盼国家将有机肥使用纳入测土配方中,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总理对我提出的建议十分重视,他当即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加以解决。”高健浩回忆说,“他还要求我们大胆探索,积累经验。常熟经验成熟了,可以向全国推广。”

  吴沛良认为,发展家庭农场,在以市场为主导,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搭建便捷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价格协调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提供必要的人才和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他说,江苏省计划今年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包括设立1亿元土地规模流转项目资金,给予税收扶持政策,为家庭农场量身定制技术服务、管理服务、信息服务等。

  数据显示,至2012年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约2.7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1.5%,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超过270多万户。

  吴沛良说,李克强总理考察田娘农场的重要讲话,一定会进一步促进各地对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视。相信国家也会出台一系列相关扶持措施。这是一个大思路、大战略,代表着大方向,会带来大变化。

  初春的田野,孕育着勃勃生机。按照家庭农场、股份制合作、专业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这个路子走下去,中国农业现代化前景可期,中国城镇化充满希望。

标签:李克强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每日关注
  • “G20时间”中国开出的“新药方”
  • G20峰会前,加拿大总理和马云关心这几件事
  • 全球调查结果公布 歪果仁原来是这样看待G20的
  • 【独家V观】习近平到青海考察 走进察尔汗盐湖
  • 长春一应届毕业生上班一个月 到手工资仅160元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政百科】第七十期:一图读懂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政百科】第六十九期:成为中国首个脱贫省份 浙江凭的是什么?
  •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政百科】第六十八期:台风来了怎么办?防汛防台知识小科普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