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一场历时三年、蔓延全国的灾难性大饥荒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一些父母忍痛把幼小的孩子送进福利院讨口饭吃。1961年春,60名杭州籍“孤儿”被福利院送往山西侯马火车站,分散到不同的农户家收养。
50多年后,在这些年过五旬的杭州籍“孤儿”心中,杭州依然是一个让他们魂牵梦萦的天堂,或许读书甚少,或许从未出过远门,或许无法想象出杭州的样子,但在他们心里,杭州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对亲人的思念,日日夜夜折磨着这些流落他乡的游子。
2月26日,本网以《50年前流落异乡19年前女儿失踪——秦元英辛酸寻亲路(图)》 为题,报道了杭州籍“孤儿”秦元英的寻亲故事后,浙江在线、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与本网联合,共同帮他们寻亲。杭州电视台得知此事后,也专程前来采访。
3月18日—20日,山西新闻网及杭州电视台记者兵分两路赶往侯马曲沃县,听这些杭州籍“孤儿”讲述他们的坎坷身世,并寻找经历当年抱养过程的知情人,努力还原当年的情景,试图在尘封的记忆中寻找蛛丝马迹,帮这些杭州籍“孤儿”寻找远方的亲人。
3月19日上午9点,在同为杭州籍“孤儿”的秦元英家中的电脑屏幕上,56岁的邵福花已早早在网络另一头等候,屏幕中的她有些紧张和不安——几天前,邵福花刚刚被大学毕业后留在云南工作的小儿子王建伟接到昆明生活。对邵福花的采访,是通过QQ视频完成的。
邵福花与儿子通过网络连线,在昆明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本网记者 宇巍/摄
原名:韩珍
现名:邵福花
生日:1957年4月24日(农历),或为4月初九
寻亲线索:1961年被送往侯马时4岁,隐约记得家住杭州市中山北路,妈妈留着长辫子,爸爸穿中山装。与她同时被送来的,还有与她同岁的堂姐韩瑛。
邵福花原名韩珍,1961年被送到侯马时已经4岁,隐约有了一些关于杭州的记忆。“我记得妈妈留着两条大辫子,爸爸穿着整齐的‘干部服(即中山装)’,家里有几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好像是住在杭州市中山北路。”邵福花回忆,她还记得刚到侯马时,福利院的阿姨给每个孩子胸前挂了一个小牌儿,上面写着他们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原籍地址等。
邵福花被山西省曲沃县北董乡北下郇村一户邵姓人家收养,养父是一名复员军人,养母一直没有生养,除她之外还抱养了一个男孩。“我刚来时听不懂这边的口音,我说的话别人也听不懂。”邵福花说,过了两三年她才慢慢学会讲曲沃当地话。
邵福花39岁时的照片 本网记者 宇巍/摄
因家庭条件不好,邵福花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小时候,她总听邻居讲,她是杭州人,“家乡遭了蝗灾,没有粮食吃,父母才把我送人的,邻居们都这么说。”带着好奇心,邵福花也数次向养父母打探过亲生父母的相关情况,但父母都推辞了。
“他们怕我知道了,就会回杭州找亲爸妈,所以不肯给我地址,只告诉我,我从杭州来,原名叫韩珍,生于1957年4月24日(农历),但奶奶又说我的生日是4月初九。”邵福花说,这是她了解到的关于自己身世的所有情况,而养父母一直到去世,也没有把户口迁移证交给她。
16岁时,邵福花和村里一个小伙喜结良缘,婚后生育了5个孩子。本以为和和美美的日子会一直过下去,却不想丈夫因病早逝,邵福花41岁时就守了寡。
“当时我最小的妹妹才11岁,妈妈拉扯我们长大,太不容易了。”邵福花的小儿子王建伟提起妈妈这些年经历的辛苦,忍不住声音哽咽。王建伟说,他直到前几年才得知妈妈的身世,也曾向外公外婆打探一些情况,“但他们年龄都太大了,什么都不记得了。”
说起对杭州的印象,邵福花说她在电视上看到过,“很漂亮,但从没去过。”邵福花说,如今儿女都已成家,她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找到杭州的亲生父母和兄弟姐妹,和他们聚一聚。“做梦都想找。”视频另一头,远在昆明的邵福花说起这唯一的心愿时,流下了眼泪。
邵福花与儿子王建伟(王建伟提供)
“我也特别想帮妈妈寻亲,可一直没线索。”王建伟安慰着泣不成声的妈妈,他说,即使万一找不到,他也要带着妈妈看看杭州的大街小巷,游一游风光秀美的西湖,用这种简单的方式了却妈妈多年的心愿。
王建伟和妈妈邵福花期待着,山西新闻网、杭州电视台报道此事后,杭州的亲人或者知情人能伸出援手,帮助母亲及其他杭州籍“孤儿”共圆寻亲梦。
山西新闻网记者 葛海霞
想与我们分享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吗?欢迎拨打山西新闻网新闻热线0351—4281494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