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
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2月27日停靠青岛某军港以来,一直按计划进行各项试验和训练,年内将择机远航。目前,航母军港已具备靠泊保障能力,各项试验进展顺利。
停泊用16根碗口粗缆绳
航母军港连山通海,军港码头与海岸线呈90度角直插入海,身形庞大的辽宁舰停靠码头一侧,16根碗口粗的缆绳将它牢牢固定在码头上。航母码头采用突堤式结构,从外观上看不出与其他军港有太大的区别。
航母军港除了要有足够的驻泊空间,还要具备健全的后勤保障体系,航母靠泊码头后,所需的油、水、电、气都由岸上保障,每天消耗能源物资是常规舰艇的数十倍。码头中间的这个建筑叫“能量站”,是专门为航母提供动力保障的,大型万伏高压变电站和大型储油设施,能够为航母提供不竭的“生命之源”。
码头上摆着很多外形独特的车辆,都是为航母保障专门设计的。有一款叉车别看它个头不大,却可以将上千公斤的货物托举到十几米高的航母甲板。有一种长着长长胳膊的输油车,它的手臂可以折叠伸展,把油料精准输送到航母舰体内。
已完成上百项训练试验
航母保障的物资种类繁多,仅水的保障就有6、7种,同时航母还要搭载多型战机,所需的航空煤油、润滑油、机油等也有数十种之多,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半点差错。
目前,航母军港的建设仍在进一步完善中,停泊在码头的辽宁舰也在紧张进行着各项静态试验,舰员的训练也在按计划展开。
辽宁舰入列以来,已完成上百项训练科目和试验项目。按计划,后续还将进行远海试验和舰载机着舰技术训练等多项内容。
辽宁舰探秘
3000间舱室曾让官兵迷失方向
4月18日,靠泊在青岛某军港的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内,官兵们正在各自的战位上娴熟地操作着装备,口令声此起彼伏…… “我们就是要通过严格的训练,实现有生命的人和无生命的武器相互拥有,从而增强驾驭新装备的本领。”舰长张峥说。
迷路当了20多年水兵一样“找不着北”
2012年8月,渤海某海域,辽宁舰入列之前最后一次海试。
海浪滔滔,一连10多天,在官兵们娴熟的操纵下,辽宁舰庞大的身躯时而斩浪前行,时而压浪转向……
部队组建之初,辽宁舰官兵还会在船舱里不时迷失方向。
辽宁舰,仅舱室就有3000多间!
第一次进入辽宁舰舱室,当了20多年水兵的辅机区队长刘辉一下子“找不着北”了:“我像走进一座庞大的迷宫,不知道东西南北,搞不清楚哪是舰艏哪是舰艉!”
迷路的尴尬,让刘辉和战友们明白:在航母上每个人都是小学生!要想获得航母的“驾照”,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
20余层甲板、300多个直梯斜梯、长达数公里的通道……那段时间,刘辉和战友们一起,手拉着手钻舱室,在航母上学“认路”。
从认路起步,舰员们开始了孜孜不倦的求学之路。
上万台(套)全新装备如何使用?数十万册技术资料如何吃透?数以亿计的备品备件如何管理?战舰和飞机如何融合?岸舰如何衔接……铺天盖地的问号压在肩上,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那段日子,官兵们往返奔波在科研院所、研制厂家和实习部队之间,辗转17个省20多个城市,参加理论和新装备技术培训,上舰熟悉舱室训练、跟产助建和试验试航,赴驱护舰、航空兵部队交叉学习专业技能……
正是凭着这种执著,辽宁舰100%的舰员获得上舰资格认证。
技改锅炉压力太高让机电长夜不能寐
这夜,机电长楼富强睡意全无。
令楼富强寝不安席的是航母锅炉。因为,锅炉必须按一定程序启动。
一个月前,楼富强向有关专家提出质疑:“传统的方法耗时太长,影响航母出航速度;炉内压力太高,不安全因素多。能不能通过改进,把启动蒸汽压力降下来……”
他得到的答复是:“原设计就是这样,不可能!”
不轻易相信“不可能”,楼富强揪住这个问题,没日没夜地忙开了。
最终,楼富强成功降低了锅炉启动蒸汽压力,装备安全性能提高的同时,启动时间大幅缩短。
“我们身处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考场。唯有创新,才能发现问题,不断攻坚克难!”张峥说。
驾驶室内反射的荧光,是制约夜航安全的一大“瓶颈”。
操舵的士官向虎踞勇于探索,创新提出在驾驶室和飞行塔台里的所有电子屏上贴上具有偏光、滤光作用的膜等建议,成功破解这一难题。
据统计,辽宁舰官兵先后提出各类改进建议近4000项。仅航空部门信息班战士李学良一人就提出合理化建议70余项,其中33项被工业部门采纳……
奉献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隐瞒自己工作
二级军士长陈青松结婚12年,分居12年。妻子一人带着孩子,苦盼着和他团聚。2008年年底,随军手续办下来时,妻子喜极而泣:“一家人再也不用分开了!”
然而不久,陈青松光荣入选航母首批舰员。
“你能不能不去?”妻子泪眼汪汪地问。
“我是在接受祖国的挑选!”陈青松说,“作为军人,如果明知祖国的需要却选择躲避,我将会痛苦一辈子……”
在航母建设事业的号召下,一大批优秀海军业务骨干放弃熟悉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生活条件,别妻离子,在陌生地域、陌生岗位开始了艰苦创业。
“军人献身于一个美丽的悖论:无数次地设计战争,却只为了制止战争!”张峥说。
为了这个“悖论”,官兵愿以生命为代价。
2012年11月23日,起飞助理陈小勇和战友“凌空一指”的画面,成为“航母Style”的原型,风靡全国。
妻子反复端详网上“航母Style”的照片,既高兴又不安地拨通陈小勇的手机:“你老实跟我说,我怎么越看越觉得‘航母Style’的就是你啊!”
妻子通过网络得知,这一战位充满风险:自1986年以来,仅某大国就有28名起飞助理在岗位上殉职……
航母飞行甲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陈小勇深知其中的危险。身为家中的顶梁柱,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一直对父母和妻女隐瞒自己从事的工作。
“选择这一专业,无疑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陈小勇说,“在我心中,祖国的需要,永远是我抉择天平上至高无上的砝码。”
(原标题:辽宁舰年内择机远航)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