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流程示意图 制图:张芳曼
新闻背景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可只有约1万人能够完成移植。主要原因是器官捐献率极低,每百万人捐献率只有0.03。从2010年3月我国开展器官捐献试点以来,目前已有19省、市、区加入试点,实现自愿捐献仅659例。
2012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红十字会依法开展遗体、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当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今年1月初开始开展工作。
器官捐献在各地进展情况如何?公众是否对此详细了解?怎样提高器官捐献率?记者进行了调查。
登记简单信息
成器官捐献者
4月18日,记者拨通天津市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电话,询问器官捐献事宜。工作人员告知记者应在当地捐献管理机构登记。“我想问一下在天津捐献器官的流程。”记者继续询问。“登记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就可以了,然后会发给捐献者一张卡片,表明有捐献意愿。”工作人员回应。
4月10日,记者曾以捐献者身份致电北京市红十字会,对方很快给记者提供了北京市器官捐献中心电话。在记者说明捐献意愿后,中心工作人员建议11月捐献中心网站上线后在线登记。
3月18日,记者曾致电北京市器官捐献南区工作站。工作人员介绍,该站位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内。其前身是北京市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技术流程课题小组。课题结束后,热线坚持下来。“我们从未做过大规模公开宣传,成功进行器官捐献的概率比较小。”
该站只会记载捐献者的姓名、联系方式、器官捐献意愿等。“问到什么地步主要还是看值班人员问的是不是详细,比如原发病、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等,是否愿意参与器官捐献宣传等。”工作人员介绍说,“医院其实不太愿意长期做这项工作,只是暂时代管。年内北京市红十字会将成立器官捐献办公室,到时候会将现有资料全部转过去。”在面对“如果出现意外,怎么知道捐献者有捐献意愿”的疑问时,工作人员回应:“到时候需要家属主动联系工作站。”
同样做过器官捐献意愿登记的王晓林女士坦言:“我选择了全体捐献,也就是所有器官都愿意捐献,遗体也可以捐献给医学院。买墓地还要占用公共资源,器官捐献了可以帮助别人。亲友的思念可以放在心里,未必要体现在遗体完整上。”她的捐献意愿取得了丈夫及家人支持。
然而让王女士担忧的是“因为登记内容很简单,假设我真的遇上意外,估计也很难实现器官捐赠。”
并非不愿捐
而是不了解
围绕器官捐献话题,中国政法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对校内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调查对象对在校内进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的行为并不反感,有37人表示愿意参与器官捐献宣传工作。
然而,大多数人知道器官捐献,但对于哪些器官可以捐献,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捐献并不清楚。
在50名被调查者中,知道肝脏、肾脏、眼角膜、心脏可以成为捐献器官的人数超过知道肺脏、小肠、脾脏、盲肠的人数。其中,有13人认为胃是器官移植的对象,而事实上胃并不需要移植。
在“是否愿意捐献器官”一问中,有17名受访者明确表示有捐献意愿,高于明确表示不愿捐献的数量(11名)。另外还有12名受访者需要向父母咨询后再做考虑,10名受访者表示需要对相关知识了解后再做决定。受访者董程远这样说道:“我不是不愿意,是介于愿意和不愿意之间。因为并不是很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27名受访者了解正确的捐献途径:联系红十字会或者联系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有36名受访者误认为联系医院也能进行器官捐献,少数调查者认为联系媒体(2人)、医院在捐献者死后会联系家属(5人)或者其他途径(1人)也可以进行。
“相对于其他人群,高校学生受死后全尸、入土为安等观念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加容易接受器官捐献。在社会上进行器官捐献宣传举步维艰时,不妨将器官捐献宣传登记工作的重点放在高校:一方面工作阻力会比社会小得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将器官捐献知识向大众传播。”参与调研的张天麒同学建议。
特殊人群捐献
重在提高意识
王女士的担忧不无道理,要真正实现器官捐献并成功移植并不容易。对于器官捐献而言,心脏停跳后的每分每秒都很关键。心脏允许热缺血的时间是3—4分钟、肝脏是5—8分钟、肾脏是30分钟、骨和眼角膜为24小时。因捐献者意外死亡,器官没有及时妥善处理而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此,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业务部副部长高新谱认为:从硬件条件来看,比如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若某个捐献者在深山老林等偏僻地点遭遇不测,会有直升机及时赶到,将捐献者运送到附近医院手术。我国一时还难以达到这种硬件水平。另一方面就是意识问题,“我接触过一些长期在ICU病房工作的医生。他们每天都会面对死亡,但是就算是工作过一二十年的医生也不会想到主动去询问、关心这些病危人士有无器官捐献意愿。”高新谱说道。目前在这些医务人员、潜在捐献者的家属中间宣传、教育、培训器官捐献的知识、政策,提高相关意识十分迫切,是提高捐献率比较有效的途径。
高新谱介绍,目前我们在充分借鉴美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正在开发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将会有中文简体、中文繁体和英文三个版本,预计年底前推出。未来还会开通统一电话平台,公众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报名成为志愿者:在线报名、线下填表与电话报名。
克服国人根深蒂固的“保留全尸”观念,提高公众捐献意愿,是推进器官捐献事业的重中之重。对此,高新谱提出:一是通过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如微博平台宣传;二是在公共场所张贴公益宣传画等;三是举办器官捐献科普知识展;四是举办大型专题宣传活动;五是在特定人群中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如医务人员、潜在捐献者的家属等。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高校校园行活动,在大学生特别是医学院的学生、教师间宣传器官捐献理念。希望大学生能成为宣传员,推动更多人认同、理解、加入器官捐献事业。”高新谱说,器官捐献志愿者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志愿捐献自身器官的人,一个是宣传器官捐献的人,二者承担的角色同样重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