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尉颜建刚:我先上
21日晚,通往重灾区宝兴县的生命通道再次因山体塌方中断。
关键时候,第13集团军某师工兵营出现在第一线。
余震接连袭来,拳头大的石头、脸盆大的石块不时从路旁陡峭的山上滚落,重重地砸在挖掘机上。
“我先上!”个头不高的中尉、桥梁连副指导员颜建刚站在了队伍最前面。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他独自驾驶冲锋舟,打通了通往映秀的第一条“水上生命线”。这次抗震救灾,他又义无反顾带队赶赴灾区第一线。
很快,10台工程设备吼叫着工作了起来:挖土、推石、平整碾压……深夜时分,经过官兵们5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连接宝兴与芦山的生命通道重新打通。
“有我们在,宝兴生命线就会畅通无阻。”汗水湿透了迷彩服的颜建刚说。
军医龚凯:“我们背您下山”
“大娘,您的伤很严重,必须下山治疗。来,我们背您下山!”
在成都军区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成员的反复劝说下,宝兴县光明村二组89岁的杨家英终于颤巍巍地伏到了军医龚凯的背上。
22日一大早,医疗队4名成员背着沉重的药箱,从宝兴县城出发,先后进入兴隆、新华等村庄救治伤员。
听到大山深处的光明村二组交通、电力、通讯全部中断,大量砖木结构的房屋倒塌的消息后,队员们翻山越岭2个多小时,来到光明村二组挨家挨户问诊。
在一间墙体已经开裂的危房中,队员们发现了89岁的杨家英老人。
老人儿孙都在成都打工,长年一人在家。地震时老人扭伤了脚,由于行动不便,只能躺在床上听天由命。
龚凯立即展开诊断,发现老人右脚脚踝已经骨折,肿胀十分厉害,必须下山治疗,否则伤情会进一步恶化。
可是,就在队员们准备带老人下山时,老人却固执地摇了摇头。原来,老人担心治病要花钱,不想去。
“党和国家都很关心地震伤员,看病不要钱,我们是解放军的医院,更不会收您的钱。”队员们反复解释,最终说服了老人。
陡峭的山路上,队员们轮流背着老人往山下走。
老人伏在队员们的背上泪流满面:“我已经4年没有下过山,10年没有进过城了,我原本是准备在山上等死的,谢谢你们……”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